[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分离黑水虻养殖虫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9944.7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杜静;沈礼晨;孔祥平;王聪;李福鹏;奚永兰;叶小梅;王莉;韩挺;朱飞;张应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B01J2/1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杨文晰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分离 黑水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分离黑水虻养殖虫料的方法,涉及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将需要筛分的黑水虻养殖虫料经传送带或运输车运送至调质混合单元并调整含水率;2)将已调质好的养殖虫料输送至造粒单元,经圆盘造粒制成颗粒均匀且大小达到设计要求的球状物料;3)经造粒处理后的养殖虫料被输送至滚筒筛分装置,最终实现黑水虻成熟幼虫、养殖残余饵料和虫砂的分离作业;本发明操作简单、高效快速,筛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适宜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处理工程应用,既可以缩短养殖空料期,使得整个养殖处理系统效率提升,又可以通过造粒处理使得黑水虻幼虫与养殖物料形状差异明显,便于后续筛分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分离黑水虻养殖虫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水虻,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近年来通过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餐厨垃圾、养殖粪污和病死畜禽等高含水率有机废弃物。
在规模化养殖生产中,当黑水虻幼虫进入收获期时,需要将养殖设备中的虫体、虫粪、部分残留的养殖饲料等混合物进行分离作业,以便得到纯净的幼虫虫体。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常常由于投喂的有机固料湿度大及环境温湿度等因素造成在幼虫收获期时虫体、虫粪混合物的湿度大,难以用常规的分离设备进行筛分或者存在筛分效果差、筛出物杂质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简便高效地将黑水虻幼虫从养殖物料中分离出来,是业内急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 205284675 U 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筛分装置,该装置利用黑水虻幼虫在有机垃圾底层活动及喜好钻狭小空间的生活习性,使用静置筛分的装置就可以实现幼虫与垃圾的分离,不耗人力物力,方便、省时省力且分离彻底。CN 112189629A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厨余垃圾的黑水虻幼虫筛分装置,通过负压风机抽吸过渡腔,使得过渡腔处于富氧状态和负压状态,从而迫使黑水虻幼虫从分隔部的若干通道爬入过渡腔,并聚集在出风口处,能够快速黑水虻幼虫和孵化基质快速的分离,同时通过控制黑水虻所处环境的氧浓度实现黑水虻幼虫和孵化基质的分离。但以上装置基本原理都是依靠黑水虻幼虫生活习性自行实现分离,难以适应规模化作业中高效快速分离的要求。CN 202019639 U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该装置由三层不同孔径筛网组成,利用食料残余与黑水虻幼虫大小不同的特点,实现黑水虻幼虫与食料残余的分离。CN 204860634 U 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幼虫分离设备,该装置通过两个筛分摇床的分离,使得大颗粒固体残渣、黑水虻幼虫和细屑残渣依次被分离。CN 209549950 U 公开了一种方便清理的黑水虻虫料分离机构,该专利与CN 202019639 U 设备原理相似。CN 110013957 A 公开了一种黑水虻虫粪分离机,该装置通过分离框内安装的筛板进行筛分成虫,而分离框体是通过振动弹簧安装在抬升板上产生抖动,从而对筛板上的物料产生振动分离。以上专利所涉及的装置设计虽然利用了食料残余与幼虫大小不同的特点,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食料残余颗粒大小往往很不均一,有大有小,特别是与黑水虻幼虫大小接近的食料残余颗粒,往往很难实现有效分离,从而导致分离不净。
CN 207786996 U 公开了一种黑水虻与虫粪筛分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翻动叶轮在筛选前将黑水虻和虫粪混合物轻柔翻动,起到打撒虫料并提高筛分准确率的问题,并设置刮渣板,将筛底上的大颗粒杂质被推动至清渣口,避免筛网堵塞。但该装置设计上忽略了采用黑水虻幼虫处理的有机物料往往湿度大,加上养殖过程中环境温湿度等因素造成在幼虫收获期时虫体、虫粪混合物的湿度大,因此单单依靠翻动叶轮难以将高湿高粘稠的养殖虫料打散,并且部分被打散开的物料由于与幼虫大小接近,往往也很难分离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9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