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9738.6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申书伟;李丹;郑致远;靳文;邵鹏飞;姚鹏;马礼坤;张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江亚平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介入 微针球囊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包括导丝腔体,球囊扩张导管以及通过球囊连接颈与球囊扩张导管固定的扩张球囊,还包括以及载药微针和基板,所述载药微针位于基板中并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扩张球囊连接。本发明膨胀后的扩张球囊可使载药微针快速穿透病变斑块壁,完成病变部位组织内精准缓释给药的同时,也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对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潜在的介入治疗的副作用。本发明实现了新型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经球囊扩张导管送达靶病变球囊膨胀前,药物损耗小;膨胀过程中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的刺入斑块,达到精准治疗的目标,且载药微针内的药物可以达到缓释的效果,局部药物浓度稳定,远期效果更甚一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床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血管壁给药的微针球囊。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传统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不开刀暴露病灶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在皮肤上微创切孔或利用人体呼吸、排泄口,经包括血管、肠等在内的人体原有通道,在动态影像(血管造影、CT、MR、B超)的引导下,使用专用器械对疾病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
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不同的介入治疗手段已经被开发,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是球囊扩张导管,它可用于辅助血管支架放置、血管局部病变给药等方面。
目前能用于给药的球囊只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洗脱球囊(drug-eluting balloon,DEB)。
通过将抗增殖药物涂于球囊表面,在球囊被输送至病变部位时扩充球囊,使药物均匀黏附到血管壁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从而实现既可以减轻血管狭窄、同时减少再狭窄的风险。
但是由于药物洗脱球囊的药物附着在球囊表面,在操作过程中一旦接触血液或其他液体,附着的药物会被溶解导致达到病变部位的药量不足。
靶病变所在血管如果存在扭曲或狭窄,球囊输送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会导致较大的药物脱载损耗。
由于血管壁的阻碍作用,为了实现药物有效的释放到病变组织中,球囊膨胀时间一般要求60秒,这对远端血管床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缺血,如果靶血管较大,供血范围广,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为达成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包括导丝腔体,球囊扩张导管以及通过球囊连接颈与球囊扩张导管固定的扩张球囊,还包括载药微针和基板,所述载药微针位于基板中并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扩张球囊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颖的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膨胀后的扩张球囊可使载药微针快速穿透病变斑块壁,完成病变部位组织内精准缓释给药的同时,也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对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潜在的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1.本发明实现了新型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经球囊扩张导管送达靶病变球囊膨胀前,药物损耗小;
2.膨胀过程中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的刺入斑块,达到精准治疗的目标,且载药微针内的药物可以达到缓释的效果,局部药物浓度稳定,远期效果更甚一筹;
3.载药微针的刺入,起到微切割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的球囊的钝性扩张相比,可减少内膜不规则撕裂,减轻损伤;
4.本发明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均由生物可降解或者相容性材料制备,载药量可快速调整,可辅助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扩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的载药微针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97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