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9618.6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仲春;孙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仲春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B1/227;A61B1/04;A61B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沙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北仲***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内科 临床 用喷药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及方法,包括喷药装置壳体组件、喷药组件、干燥回收装置、控制装置组件和内窥装置组件,通过设置喷药组件、干燥回收装置和内窥装置组件,通过内窥装置组件在喷药前对患者的耳道内部进行查看,根据耳道内部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剂量的药液,通过喷药组件进行三百六十度定量喷洒,药液喷洒完成后,干燥回收装置将附着在喷药组件上的残余药液进行回收,同时增强耳道内部空气循环速度,加速耳道内部药液干燥,解决了传统的喷药器结构单一,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量、喷药的角度不好控制,喷药的角度需要多次进行调整,工作效率低、喷洒的药液不能及时的干燥导致治疗效果变差以及污染衣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科临床喷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中医科临床诊断中经常会有外耳道炎和中耳炎患者就诊,治疗方式为采用药液对相关的部位进行喷涂,传统的喷药器结构单一,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量,在喷药的过程中喷洒的药液过多,过多的药液会从患者的耳道中流出,流出的药液会沾染到衣物上导致难以清洗,传统的喷药器在喷药过程中喷药的角度不好控制,喷药的角度需要多次进行调整,工作效率低,同时在喷完药液后,由于耳道内部空间狭小,导致喷洒的药液不能及时的干燥,由于重力的作用,耳道内壁上部的药液会汇聚到耳道内壁下部,导致治疗效果变差,同时耳道内部的药液会有流出的风险,流出的药液沾染到衣物上后导致难以清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喷药组件、干燥回收装置和内窥装置组件,使用内窥装置组件在喷药前对患者的耳道内部进行详细查看,根据耳道内部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剂量的药液,通过喷药组件进行三百六十度定量喷洒,药液喷洒完成后,干燥回收装置将附着在喷药组件上的残余药液进行回收,同时增强耳道内部空气循环速度,加速耳道内部药液干燥,解决了传统的喷药器结构单一,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量、喷药的角度不好控制,喷药的角度需要多次进行调整,工作效率低、喷洒的药液不能及时的干燥导致治疗效果变差以及污染衣物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包括:
喷药装置壳体组件,所述喷药装置壳体组件包括储药容器、握柄、连接件和防滑片;
其中,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握柄的底部,所述储药容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底部,所述储药容器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防滑片安装于所述储药容器的底部,所述握柄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握柄内部为中空结构;
喷药组件,所述喷药组件包括水泵、两位三通电磁阀、进水管、出水管、第一连接管、固定装置、喷药管和第二连接管;
其中,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握柄的内壁底部,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握柄的内壁顶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贯通所述握柄和所述连接件并延伸至所述储药容器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一端连通,所述水泵的另一端与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贯通所述握柄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所述喷药管的一端表面,所述喷药管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干燥回收装置,所述干燥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回收管、第二回收管、微型气液混合泵和回收装置;
其中,所述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微型气液混合泵设置于所述握柄的内壁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型气液混合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气液混合泵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收管的另一端依次贯通所述回收装置和所述握柄并延伸至所述握柄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仲春,未经刘仲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96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毒剂生产用取样检测瓶
- 下一篇:一种钢塑管钢塑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