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景观湖底泥氮磷释放的复合材料覆盖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8752.4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3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冬冬;朱兆亮;邹家乐;刘永剑;吴青;于博文;刘硕;高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1/00;E02B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景观 湖底 泥氮磷 释放 复合材料 覆盖 |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解决景观湖底泥氮磷污染的环境问题,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景观湖底泥氮磷释放的复合材料覆盖件,所述复合材料覆盖件取之于底泥,改性煅烧后,配合改性净水厂絮凝池污泥,沸石粉,膨润土和水泥,制粒,土工布打底,再用另一层土工布覆盖,将土工布边缘和内部进行缝合划分为数个20cm的方形小格,总厚约为24~25mm。该复合材料颗粒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丰富的微孔、介孔孔道结构,对控制底泥氮磷释放及上覆水体中营养盐的削减均有显著效果,本发明利用土工布特有的致密性,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有效保持覆盖件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并使得失效的覆盖材料的定期更换变得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景观湖底泥氮磷释放的复合材料覆盖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飞速增长及人们环境意识淡薄的背景下,产生了全国性的湖泊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破坏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因此在我国许多湖泊生态系统中出现了障碍,为我国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其中,景观湖泊多为人造湖,溢出的水直接连接到市政排水管网,缺乏长期稳定的补水,景观湖中水体难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N、P等营养盐会累积。当外来N、P营养盐输入量减少的情况下,仅内原始污染物释放仍可使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因此控制底泥中N、P等污染物向上覆水的释放对于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不破坏湖泊水体生态的基础上,缓解底泥氮磷释放带来的富营养化破坏,是本领域面对的技术难题。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底泥污染原位控制技术主要有底泥疏浚工程技术、深层曝气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然而,底泥疏浚会明显扰乱底泥结构,甚至会导致底泥中污染物释放而对上覆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疏浚出的泥沙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泥沙处置费用高。据研究表明,在控制底泥中营养盐释放过程中,深层曝气技术也不总是有效的。目前,对于化学修复技术对底泥污染控制上存在较大争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科学处理底泥的情况,本发明通过一种原位覆盖方式,并提供一种最优配比的底泥改性复合材料,解决景观湖底泥氮磷释放导致的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
一种抑制景观湖底泥氮磷释放的复合材料覆盖件,由以下方法制备:
1)以复合材料按改性底泥:改性净水厂絮凝池污泥:沸石粉:膨润土=1:2:3:1的质量比进行备料,加入10~20wt%的水泥作为黏合剂,混合均匀后制粒;
2)将步骤1)得到的颗粒平铺于一层土工布,再用另一层土工布覆盖,厚度为24-25mm。
其中,所述的改性底泥的制备方法如下:从景观湖取出的底泥,经风干后研磨破碎,过100目筛;在550℃下煅烧3h制备出底泥改性材料。
其中,所述改性净水厂絮凝池污泥的制备方法如下:从净水厂取出的絮凝池污泥,经风干后研磨破碎,过100目筛;在400℃下煅烧3h制备出净水厂絮凝池污泥改性材料。
其中,所述沸石粉为天然斜发沸石,粒径小于0.15mm,比表面积为500~800 m2/g,密度为 23 g/cm3,SiO2含量为 65 %;所述的膨润土纯度为AR;所述的土工布使用300g国标土工布,厚度为2~2.5mm。
其中,所述的制粒粒径为10-40mm。
进一步的,在覆盖件的土工布边缘和内部进行缝合,形成数个边长为20cm的方形格。
本发明通过原位覆盖方法,所谓原位覆盖,指利用具有阻隔及吸附作用良好的材料覆盖于受污染的底泥上,控制底泥中的污染物向上覆水体释放。较疏浚技术而言,原位覆盖技术可减少底泥再悬浮现象,无需处置疏浚后的泥沙,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未经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