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弹起式前罩铰链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8613.1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3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涛;李益平;王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尼兴汽车零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6 | 分类号: | E05D3/06;E05D7/00;E05D7/12;E05D11/00;E05D11/10;E05F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齐棠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弹起 式前罩 铰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弹起式前罩铰链,包括铰链车身件、铰链旋转臂、铰链盖件、铰链长杆、铰链短杆、缓冲板、空心铆钉和锁止销,铰链旋转臂的一端和铰链盖件的一端通过铰链长杆、铰链短杆活动连接,铰链盖件的另一端通过空心铆钉固定在铰链旋转臂的中段,铰链旋转臂的另一端和铰链车身件相互铆接。本发明通过这种活动连接的四杆结构以及简单的支撑缺口设置,使用小结构零件就可以将本发明固定维持在高位,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能够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实现高弹起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主动安全保护系统领域,具体是指在行人保护系统中的一种主动弹起式前罩铰链。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及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应用的不断扩展和汽车数量的提高,交通事故愈发增多,由此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也在加大。调查结果表明:行人与车辆的碰撞过程中50%以上是与轿车相撞,而头部碰撞伤害在交通事故中的发生率高达54%。因此汽车的安全性也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行人与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多数事故还会由于行人头部继续与汽车前罩发生二次碰撞而导致头部的致命伤害。传统车辆布置导致前罩覆盖下面没有足够的缓冲区域,且在铰链安装位置存在硬点,易于在事故中对行人头部造成伤害。
发动机盖弹起装置作为一种汽车安全配置,在车辆和行人发生碰撞之后,触发位于车头的传感器,引擎盖会在瞬间弹起,从而加大缓冲,减小对行人的二次伤害。
现有的技术中,市场上的主动弹起功能由铰链、前罩锁、顶升器组成。铰链在顶升器的作用下向上抬起一定的高度,达到提供缓冲的目的。一般的主动行人保护铰链为两杆型或四杆机构型,通过增加一个杆件和解锁结构实现弹起功能。由于结构的限制,现有技术行人保护铰链在给定空间内无法满足要求的弹起高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局促空间下弹起高度受限的困难,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弹起式前罩铰链,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高弹起功能,从而为行人提供更多的缓冲,减少二次伤害。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动弹起式前罩铰链,包括铰链车身件、铰链旋转臂、铰链盖件、铰链长杆、铰链短杆、缓冲板、空心铆钉和锁止销,铰链盖件的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铰链旋转臂的一端,铰链盖件的另一端通过空心铆钉固定在铰链旋转臂的中段;铰链旋转臂的另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铰链车身件上;
铰链短杆的两端分别和铰链盖件的端部、铰链旋转臂的端部转动连接,铰链长杆的两端分别和铰链盖件的中部、铰链旋转臂靠近端部的位置转动连接;
铰链长杆上设有压销,铰链旋转臂上设有一个弧形的槽孔,所述的压销可滑动的安装在槽孔内;所述缓冲板铆接在铰链旋转臂上,静止时恰好将压销限制在槽孔内的一端;
所述的锁止销贯穿铰链盖件,锁止销的一个端面通过弹簧贴压在铰链长杆的侧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铰链总成以铰链车身件联接到车身上,铰链旋转臂通过铰链长杆、铰链短杆、空心铆钉与铰链盖件联接在一起,而铰链盖件与汽车前罩联接。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空心铆钉被切断,使得铰链旋转臂上的铰链盖件、铰链长杆、铰链短杆由固定在一起的刚体转变为四杆机构,铰链整体成为六杆的曲柄导杆机构。在顶升器的作用下,铰链会连同前罩抬升一定高度,实现行人保护功能。铰链旋转臂抬升时,锁止销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当铰链长杆不再遮挡锁止销时,锁止销推出,卡在铰链长杆边缘的支撑缺口上,把四杆机构部分又转变成一个刚体,使得被抬起的汽车前罩不能下落,保持其被抬起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尼兴汽车零部件(南京)有限公司,未经海尼兴汽车零部件(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