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区污染河道边坡整治与生态屏障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8289.3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林;严瑞昌;金雅琴;黄雪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4;A01G17/00;A01G22/60;A01G20/00;A01G24/12;A01G24/42;A01G9/029;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区 污染 河道 整治 生态 屏障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城区污染河道边坡整治与生态屏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边坡疏浚,秋冬季节利用清污机清除河道边坡淤积的沉积物,清理深度不少于15cm,确保清理后坡面整洁,不余污染源;
(2)坡顶整平,清除杂草、灌木及塑料、金属、石块侵入体,并适时翻耕土壤和改良土壤,作到土壤疏松、平整、质地适宜,具备一定的肥力;
(3)因地制宜,铺设生态植生砖;所述生态植生砖单体外形为“工”字形,具有四翼和内凹缺口,缺口深度5~6cm,缺口宽度6~8cm,四翼的宽度为缺口宽度的一半,使得成对植生砖的两翼可以嵌入砖体的缺口中,砖体无缺口两边的宽度均为24~28cm;生态植生砖的铺设方式有两种:常水位以上坡面采用整齐铺设,即所有植生砖上下对齐排列,不错位,相邻植生砖缺口闭合形成种植孔,孔内填充粘土,以种植水生植物;常水位以下坡面采用错位铺设,即植生砖上下错缝排列,下部成对植生砖的两翼刚好嵌入上部植生砖的缺口中,植生砖在坡面上闭合铺设,不形成种植孔;
其中,所述生态植生砖的制作原材料为混凝土,砖体成品厚度为6~7cm,具有正反面之分,正面为混凝土自然抹平,反面分布有半球形凹穴,凹穴直径3.0~3.4cm,凹穴在砖体反面成排均匀分布,以增加砖体反面的粗糙度;
(4)精选增效,种植修复型水生植物;所述修复型水生植物为抗污染能力较强的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莎草(Cyperus rotundus)、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a)、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种植方式为穴植法,每穴种植1~2株;
(5)竹林营造,构建生态屏障;所述竹林营造的材料为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2年生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或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均匀密植于坡顶疏松土壤中;竹林营造的株行距为20~25cm,栽植深度35~40cm;栽后土壤镇压,并搭设临时扶架预防倒伏;
(6)竹缘修剪,埋设隔离护栏;所述竹缘修剪为坡顶竹林种植完成后,每年冬季对竹林进行适时修剪,修剪的方式为垂直于坡顶的外缘枝叶剪除,剪除过长的徒长枝、枯死枝,促使内枝发枝增密,形成竹林屏障,隔离污染源,修剪完成后外缘埋设反向“Z”字形的隔离护栏;
其中,所述隔离护栏包括混凝土底板、木柱、绳索三部分组成;混凝土底板高60cm,宽40~45cm,厚度15~20cm,沿一条对角线方向的角隅处有长方形缺口,缺口长8cm,缺口高12cm,相邻的混凝土底板通过互补的缺口嵌合固定;且混凝土底板的侧面和顶部各留有中心间距30~35cm的孔洞2个,侧面孔洞为圆形,距离底板顶部15cm,孔洞直径1~1.5cm,顶部孔洞为方形,孔洞边长8~10cm,深15cm,且顶部孔洞的底部与侧面孔洞相通,便于通过配套的螺钉将底板与木柱固定;木柱为栎木加工制作而成,横截面为方形,高55~60cm,边长等同于混凝土底板顶部方形孔洞的边长,且距离顶端15cm和25cm各留有1个直径5~6cm的圆形横向穿孔;绳索的原材料为黄麻,粗度3.5~4.0cm,便于不同木柱之间的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区污染河道边坡整治与生态屏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耕土壤的深度为30~45cm,土块打碎;改良土壤的方法为增施市售营养土,用量为每平方米追施5kg,施用方法为结合土壤翻耕混拌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区污染河道边坡整治与生态屏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护栏的安装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2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土连续沉降系统
- 下一篇:用于市政污水集成化处理装置的过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