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热压机回收火电厂定连排余热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8195.6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东;郑建涛;彭文博;杨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F01K13/00;F01K1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热压 回收 火电厂 定连排 余热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热压机回收火电厂定连排余热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电场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连排扩容器、定排扩容器、热压机A、热压机B、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凝汽器。利用本发明可最大程度的利用锅炉定排,连排扩容后的排汽(气)热量,并可进行能量的梯级利用,同时回收外排的工质,减少环境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火电厂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热压机回收火电厂定连排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实施,火电厂逐渐加强了对电厂余热的利用,达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目的,同时,随着绿色企业等理念的提出,火电厂环保领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电厂加强了对跑冒滴漏的治理,定排扩容器的排空管道里面有低品位蒸汽冒出,会出现冒白烟的现象,目前火电厂将该部分低品位蒸汽直接排放,这样浪费了部分热能,并且会产生视觉污染,影响企业形象,因此,加强对该部分热能的利用,不但能节约能源,还能改善排污的环境影响。
目前大多数热电厂的锅炉系统采用了连排扩容器,闪蒸蒸汽到除氧器,可以回收部分热能和工质。但连排扩容器无法将排污水冷却到100℃以下(通常为105~110℃),对采用高压除氧器的系统而言,连排扩容器出水焓仍高达600-700kJ/㎏(温度为140-180℃)。锅炉排污率为1%,锅炉连排排污水经过连排扩容器扩容后,产生的二次乏汽进入除氧器,疏水进入定排扩容器进行二次闪蒸扩容。锅炉定排每天一次,排污率也是1%。扩容后温度约100度左右。传统的定连排系统未能有效的回收定排,除氧器排出的热量,并且这两个装置有对外排出的工质,产生外排损失和影响。而传统的喷射式混合加热器,用连排闪蒸汽加热冷却水,未完全进行排气回收,也未能进行回收能量的梯级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热压机回收火电厂定连排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热压机回收火电厂定连排余热的系统,包括电厂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连排扩容器、定排扩容器、热压机A、热压机B、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凝汽器;
所述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电厂锅炉连接至汽轮机中压缸的进汽口,所述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连接至汽轮机低压缸的进汽口,汽轮机低压缸的出汽口连接至凝汽器,所述凝汽器的出口通过热井依次连接第三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的管侧,且第一换热器的管侧出口通过电厂锅炉连接至汽轮机高压缸的进汽口;
所述电厂锅炉的排污口连接至连排扩容器,连排扩容器的饱和水出口连接至定排扩容器,连排扩容器蒸汽出口连接至热压机A的吸入蒸汽口,所述定排扩容器的饱和水出口连接至第三换热器的壳侧,定排扩容器的蒸汽出口连接至热压机B的吸入蒸汽口,所述热压机A和热压机B的动力蒸汽口均连接至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所述热压机A的出口与汽轮机低压缸的抽汽口汇合并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的壳侧,所述热压机B的出口分别连接至第二换热器的壳侧,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的壳侧出口连接至凝汽器的热井。
进一步地,所述电厂锅炉的排污口与连排扩容器的饱和水出口汇合后连接至定排扩容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排扩容器蒸汽出口同时连接至除氧器。
进一步地,所述热井的出口通过凝结水泵依次连接第三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的管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管侧出口通过高压加热器连接至电厂锅炉。
进一步地,所述电厂锅炉为燃煤电厂、燃油电厂、燃气电厂或IGCC电厂中的锅炉。
进一步地,所述热压机A上设置有热压机A电动阀。
进一步地,所述热压机B上设置有热压机B电动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