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钻入碰撞事故中的保护方法和碰撞联动保护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78000.8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肖凌云;胡文浩;王琰;张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N2/427;B60N2/22;B60N2/02;B60N2/06;B60R22/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安卫静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碰撞 事故 中的 保护 方法 联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钻入碰撞事故中的保护方法和碰撞联动保护系统,包括:获取目标车辆上的车辆钻入检测器检测得到的车辆钻入信号;根据车辆钻入信号确定目标车辆是否发生钻入碰撞事故;若发生了钻入碰撞事故,则触发碰撞联动保护装置工作,使碰撞联动保护装置调整目标车辆的前排座椅的位置、前排座椅的靠背角度和回收前排座椅的安全带。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设置专门的车辆钻入检测器对车辆钻入信号进行检测,能准确、快速的检测钻入碰撞事故,从而触发碰撞联动保护装置工作,增大前排乘员的生存空间,并确保车内乘员不离位、不下潜,实现了钻入碰撞事故发生后的有效安全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钻入碰撞事故中的保护方法和碰撞联动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研究数据,NAIS通过专项调查共调查150起乘用车追尾载货车并发生钻入的事故,共造成乘用车内184人死亡和144人受伤。乘用车钻入碰撞事故是导致乘用车内乘员死亡率极高的事故类型。
乘用车现有的被动安全保护装置(主要包括气囊和安全带)难以应对该碰撞形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乘用车碰撞位置较高,用于探测碰撞的传感器大多安装在前保险杠上,在这种碰撞形态下,无法触发气囊点爆;二是乘用车直接参与碰撞的位置多为引擎盖和A柱,结构强度较低,无法承受撞击力,经常会出现A柱断裂并侵入驾驶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乘用车前排乘员的生存空间会受到极大侵占,事故往往会造成乘用车前排乘员受伤严重或死亡。
综上,现有的车辆碰撞事故中的安全保护方法针对钻入碰撞事故无法实现有效的安全防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钻入碰撞事故中的保护方法和碰撞联动保护系统,以缓解现有的车辆碰撞事故中的安全保护方法针对钻入碰撞事故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钻入碰撞事故中的保护方法,应用于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车辆上的车辆钻入检测器检测得到的车辆钻入信号;
根据所述车辆钻入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发生钻入碰撞事故;
若发生了所述钻入碰撞事故,则触发碰撞联动保护装置工作,使所述碰撞联动保护装置调整所述目标车辆的前排座椅的位置、前排座椅的靠背角度和回收前排座椅的安全带。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钻入检测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车辆钻入信号包括:压力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目标车辆的A柱上。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车辆钻入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发生钻入碰撞事故,包括:
判断所述压力信号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并判断所述加速度信号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
若所述压力信号达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加速度信号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发生了所述钻入碰撞事故。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钻入检测器还包括:智能汽车摄像头和/或激光雷达;根据所述车辆钻入信号确定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发生钻入碰撞事故,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汽车摄像头拍摄得到的前方障碍物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发生了所述钻入碰撞事故;
和/或,
根据所述激光雷达探测得到的所述目标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信息和形状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车辆是否发生了所述钻入碰撞事故。
进一步的,所述碰撞联动保护装置包括:安全带气体发生器、座椅滑轨气体发生器和座椅靠背铰链气体发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未经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0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