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丢包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7576.2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5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龚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李庆波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丢包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丢包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接收数据包,获取数据包的丢包信息,数据包包括媒体数据和冗余数据;利用丢包信息计算数据包的编码参数,编码参数至少包括媒体包数目和冗余包数目,用于指导数据包里需要包含多少媒体数据和冗余数据;将编码参数发送给发送端设备,以使发送端设备基于编码参数对数据包进行编码。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自适应调整编码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网络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丢包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音视频通信中,往往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进行数据传输,该协议会存在数据包丢失的情况,而丢包是影响语音与图像质量和客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专网行业通信质量尤为重要。运用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Correction)进行抗丢包是很常见且有效的方法,FEC是一种差错控制方法,发送端利用n个数据包编码成m个冗余包,接收端发现数据包丢失后,则可以利用接收到的部分数据包和冗余包,重建丢失的数据包。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FEC方法会带来额外的带宽消耗(需要额外传输冗余包)和延时(出现丢包时需缓存数据包和冗余包等待恢复),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采用相同的FEC参数(如数据包与冗余包的比例)是不合理的,甚至有时(如带宽不足时)会带来负面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丢包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自适应调整编码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网络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丢包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接收数据包,获取数据包的丢包信息,数据包包括媒体数据和冗余数据;利用丢包信息计算数据包的编码参数,编码参数至少包括媒体包数目和冗余包数目,用于指导数据包里需要包含多少媒体数据和冗余数据;将编码参数发送给发送端设备,以使发送端设备基于编码参数对数据包进行编码。
其中,编码参数包括冗余度,利用丢包信息计算数据包的编码参数包括:获取数据包的丢包率、丢包恢复率,及接收端设备的可抗丢包率;将丢包率与可抗丢包率中值相对较小的一个与丢包恢复率的比值作为数据包的冗余度,冗余度=冗余包数目/(媒体包数目+冗余包数目)。
其中,可抗丢包率小于1,丢包恢复率为当前丢包恢复率与理论丢包恢复率中值相对较大的一个;当前丢包恢复率为总的丢包恢复数与总的丢包数的比值,理论丢包恢复率为(可抗丢包率+1)/2。
其中,编码参数包括冗余度,利用丢包信息计算数据包的编码参数包括:获取数据包的丢包率及接收端设备的可抗丢包率;将丢包率与可抗丢包率中值相对较小的一个作为数据包的冗余度,冗余度=冗余包数目/(媒体包数目+冗余包数目)。
其中,丢包率为瞬时丢包率与前一时刻丢包率的加权平均值,瞬时丢包率的权重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1,瞬时丢包率为当前时刻媒体包的丢包数与总数据包数的比值。
其中,媒体包的数目小于或等于可抗延时时长与数据包时长的比值;可抗延时时长为接收端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可容忍的数据包解码带来的延时时长;冗余度为冗余包数目与数据包数目的比值,数据包数目为媒体包数目与冗余包数目的和。
其中,接收端设备与发送端设备以全双工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将编码参数发送给发送端设备包括:将编码参数放在冗余包的fec头中进行发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丢包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的抗丢包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程序数据,指令/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的抗丢包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7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