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数控机床运输过程防撞式可移动控制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7200.1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8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葛文伟;汪晓东;王福宁;赵祖喜;范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诺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H05K7/20;B60B3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研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9 | 代理人: | 苗慧 |
地址: | 24506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控机床 运输 过程 防撞式可 移动 控制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数控机床运输过程防撞式可移动控制箱,包括外罩、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多个所述导向杆远离第一活动架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一对第二活动架,一对所述第二活动架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远离第一活动板的一侧安装有多个万向轮,所述第一活动架和第二活动架之间设置有同向升降传动机构。本发明设置有同向升降传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一活动架和第二活动架同向传动,使得使用控制箱时,能够同时带动控制箱和万向轮上升,使得控制箱露出,万向轮隐藏,移动控制箱时,能够同时带动控制箱和万向轮下降,使得控制箱隐藏,万向轮伸出,防止移动控制箱时发生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数控机床运输过程防撞式可移动控制箱。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现有的数控机床,通常都装备有控制箱,其被布置在机床的旁边或一侧,从而可以方便、快速地操作机床。数控机床的控制箱通常不便于移动搬运,人工或采用工具对控制箱进行位置转移时,容易产生碰撞,导致控制箱损坏,影响控制箱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数控机床运输过程防撞式可移动控制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运输过程防撞式可移动控制箱,包括外罩、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外罩内固定安装有多个导向杆,多个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一对第一活动架,一对所述第一活动架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多个所述导向杆远离第一活动架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一对第二活动架,一对所述第二活动架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远离第一活动板的一侧安装有多个万向轮,所述第一活动架和第二活动架之间设置有同向升降传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同向升降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一偏心齿轮、第二转动轴、第二偏心齿轮、第三转动轴和第三偏心齿轮,所述外罩中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第一偏心齿轮,一对所述第一活动架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第二偏心齿轮,一对所述第二活动架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第三偏心齿轮,所述第一偏心齿轮的一端与第二偏心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偏心齿轮远离第二偏心齿轮的一端与第三偏心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动轴中设置有自锁式转动传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锁式转动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和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外罩中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箱的侧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显示屏和散热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罩内的两侧转动安装有滚动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活动架的两端开有一对贯通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中开有贯通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偏心齿轮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活动架的两端开有一对贯通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架中开有贯通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三偏心齿轮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罩的外侧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推杆的一端铰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诺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诺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7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