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甘蔗渣制作基质栽培赤松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7057.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潘方胤;罗青文;文明富;彭冬永;彭立冲;梁启如;陈顺;吴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渣 制作 基质 栽培 赤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甘蔗渣制作基质栽培赤松茸的方法,具体涉及赤松茸栽培领域,所述栽培赤松茸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基质制备:以甘蔗渣作为主料经过预处理,然后混合辅料,制备栽培基质,同时向栽培基质中添加基肥;步骤二:基质发酵:向步骤一中制备的栽培基质中加水,然后堆放在阴暗处,使用塑料薄膜覆盖,使栽培基质发酵;步骤三:整地:清理栽培场地的杂草,通过起垄机在栽培场地起垄,同时在栽培场地周围开设排水沟槽。本发明通过使用甘蔗渣为主料,同时辅以谷壳和稻草制作栽培基质,将栽培基质堆放在阴暗处,使用塑料薄膜覆盖,使栽培基质发酵,可以有效的提高植株的出芽率,进一步节约了种苗和移栽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赤松茸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甘蔗渣制作基质栽培赤松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赤松茸是生长在赤松树木根部,与树根共生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学名大球盖菇,价格只有松茸的十分之一,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赤松茸可利用秸秆等农作物废料做栽培基质,进行生料地栽的食用菌,其口感脆、嫩、滑,营养丰富,是一类极具推广价值的食用菌。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赤松茸在栽培时,赤松茸菌种的出芽率较低,在出苗后,需要补栽,增加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种苗成本,同时移栽的菌种长势较差,影响正常赤松茸的产量。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甘蔗渣制作基质栽培赤松茸的方法,通过使用甘蔗渣为主料,同时辅以谷壳和稻草制作栽培基质,将栽培基质堆放在阴暗处,使用塑料薄膜覆盖,使栽培基质发酵,可以有效的提高植株的出芽率,进一步节约了种苗和移栽成本,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甘蔗渣制作基质栽培赤松茸的方法,所述栽培赤松茸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基质制备:
以甘蔗渣作为主料经过预处理,然后混合辅料,制备栽培基质,同时向栽培基质中添加基肥;
步骤二:基质发酵:
向步骤一中制备的栽培基质中加水,然后堆放在阴暗处,使用塑料薄膜覆盖,使栽培基质发酵;
步骤三:整地:
清理栽培场地的杂草,通过起垄机在栽培场地起垄,同时在栽培场地周围开设排水沟槽,方便雨后排水,在整地完成后,向起垄的栽培场地撒放除虫剂;
步骤四:播种:
将栽培基质覆盖在栽培场地的垄上,栽培基质的覆盖厚度为20-30厘米,然后向栽培基质上洒水加湿,随后将赤松茸的菌种均匀的播种在栽培基质上;
步骤五:环境管理:
在播种后的栽培基质上方覆盖塑料薄膜,维持菌种温度,同时在塑料薄膜顶上加盖遮阳网,减少光照,减少菌种的蒸腾反应;
步骤六:中耕施肥:
移除遮阳网和塑料薄膜,并进行除草,然后观察种苗的生长状态,结合种苗的生长状态,进行追肥,促进种苗快速成长。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主料甘蔗渣首先需要晒干,然后通过切割设备将甘蔗渣切短至3-5厘米,辅料为谷壳和稻草,稻草同样通过切割设备切短至3-5厘米,基肥设置为磷肥。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将甘蔗渣、谷壳、稻草和放入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匀,制备栽培基质,其中甘蔗渣、谷壳和稻草的质量比为10:1:3,搅拌设备过程中添加磷肥,磷肥与基质的质量比为50:1。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栽培基质中加入的水分适量,以栽培基质刚好完全吸收为最佳,栽培基质的发酵时间为15-18天,每1-3天揭开塑料薄膜,并翻开透气,透气时间为1-3小时,结束后继续将栽培基质堆放,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未经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7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拉曼光谱仪
- 下一篇:一种脊柱微创手术可冲洗吸引微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