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玻璃器皿均匀温度的电热模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7012.9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5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康泰玻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9/38 | 分类号: | C03B9/38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孙小华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玻璃器皿 均匀 温度 电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玻璃器皿均匀温度的电热模,涉及玻璃器皿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两个半模和一个模底顶件;两半模下表面开设有与模底顶件配合的阶梯槽口;半模内部设置有加热腔室;半模侧面穿插有电热棒;电热棒一端均延伸入加热腔室内;半模侧壁开设有注入孔,且注入孔连接有注油管道;注油管道用于朝加热腔室内注入导热油;加热腔室靠近半模腔的一内侧壁与半模腔表面平行设置,用于使得加热腔室与半模腔间形成壁厚均匀的腔壁。本发明通过在半模内设置加热腔室,使其与半模腔间形成壁厚均匀的腔壁,并通过注入导热油,使得半模腔表面的温度均匀;解决了现有电热膜内腔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差,影响玻璃器皿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器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玻璃器皿均匀温度的电热模。
背景技术
玻璃器皿例如玻璃杯、玻璃瓶等,都是经过吹制工艺制备的玻璃产品,而玻璃的吹制工艺又分为无模吹制工艺和有模吹制工艺。在有模吹制工艺中,将熔融状态且具有粘性的玻璃熔液放入模具的型腔内,利用吹塑管伸入型腔的玻璃熔液内部吹气,使得玻璃熔液在型腔内转动成型,吹制成型后,对成型的玻璃熔液进行冷却,冷却后取出玻璃坯体即可。
目前普通玻璃器皿吹泡机中的成型模受到玻璃器皿形状的影响导致壁厚存在差异,因此,在模具加热过程中容易使模具受热不均,造成玻璃器皿壁厚不均、形状不正,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在冷却过程中同样存在冷却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导致生产的玻璃器皿易开裂或易碎的情况发生。
因此,亟待对现有的玻璃器皿电热模进行改进,以提高电热膜内腔表面温度的均匀性,保证玻璃器皿的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玻璃器皿均匀温度的电热模,通过在半模内设置加热腔室,使其与半模腔间形成壁厚均匀的腔壁,并通过注入导热油,使得半模腔表面的温度均匀;解决了现有电热膜内腔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差,影响玻璃器皿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制备玻璃器皿均匀温度的电热模,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半模和一个模底顶件;两所述半模的相对面均设置有半模腔,且两半模腔相互配合形成型腔;两所述半模下表面开设有与模底顶件配合的阶梯槽口;所述半模内部设置有加热腔室;所述半模侧面穿插有若干电热棒;若干所述电热棒一端均延伸入加热腔室内;所述半模侧壁开设有注入孔,且注入孔连接有注油管道;所述注油管道用于朝加热腔室内注入导热油;所述加热腔室靠近半模腔的一内侧壁与半模腔表面平行设置,用于使得加热腔室与半模腔间形成壁厚均匀的腔壁。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管道连接有注气管;所述注油管道和有注气管均连接有阀门;所述加热腔室底壁开设有与阶梯槽口连通的出油孔;所述模底顶件上表面开设有两排油孔;两所述排油孔分别与两出油孔对应并连通;所述模底顶件内开设有与排油孔连通的排油通道;所述排油通道连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连接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模底顶件内部靠近上表面位置开设有均热油道;所述模底顶件内部开设有两连接油道;所述均热油道一端与一连接油道连通,且另一端与另一连接油道连通;两所述连接油道分别与两排油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均热油道成涡状线盘绕。
进一步地,两所述半模腔上的注油管道均连接有支管;两支管间连接有泵体;所述泵体用于使两加热腔室内的导热油实现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两所述半模的接触面均开设有若干导流孔,且两半模上的导流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一所述半模上的导流孔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另一半模上的导流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排油孔连接有与出油孔配合的管柱。
进一步地,所述管柱上端为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端为锥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康泰玻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康泰玻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7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石渣下料器
- 下一篇:一种近红外硅锗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