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翼对接交点孔的精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6936.7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0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柯映林;郭英杰;柯臻铮;黄奇伟;郑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35/00 | 分类号: | B23B35/00;B23B47/28;B23D75/00;B23Q17/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接 交点 精加工 方法 | ||
1.一种外翼对接交点孔的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吊装外翼至产品定位工位,对所述外翼进行调姿并夹紧;
(2)安装钻模板,将钻模板和外翼夹紧,并通过位于下翼面的基准孔进行定位;
(3)使用雷尼绍探头测量位于外翼的上翼面和肋腹板面的交点孔的钻模位置;
(4)依次使用钻头和浮动铰刀对上翼面的交点孔进行制初孔和铰孔精加工;
(5)依次使用扩孔钻和浮动铰刀对肋腹板面的交点孔进行扩孔加工和铰孔精加工;
(6)通过直角头安装雷尼绍探头,测量下翼面的待加工的交点孔的钻模位置;
(7)依次使用扩孔钻和浮动铰刀对下翼面的交点孔进行扩孔加工和铰孔精加工;
(8)通过上翼面和下翼面已完成精加工的交点孔进行重新定位,拆除所述位于下翼面的基准孔的定位;
(9)补制所述位于下翼面的基准孔;
所述的外翼对接交点孔通过机床进行孔加工;加工上翼面和肋腹板面上的交点孔的具体步骤如下:雷尼绍探头安装于所述的机床的机床主轴上,测量上翼面、肋腹板面的待加工的交点孔的钻模位置;拆除雷尼绍探头,将钻头安装于所述机床主轴上,对上翼面的交点孔进行制初孔;拆除钻头,将浮动铰刀安装于所述机床主轴上,对上翼面的交点孔的初孔进行铰孔精加工;拆除浮动铰刀,将扩孔钻安装于所述机床主轴上,对肋腹板面的交点孔进行扩孔加工,所述肋腹板面的交点孔为盲孔;拆除扩孔钻,将浮动铰刀安装于所述机床主轴上,对肋腹板面的交点孔进行铰孔精加工;
加工下翼面的交点孔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的机床的机床主轴上安装直角头,通过所述直角头安装雷尼绍探头测量下翼面的待加工孔的钻模位置;拆除雷尼绍探头,将扩孔钻安装于所述直角头上,对下翼面的交点孔进行扩孔加工;拆除扩孔钻,将浮动铰刀安装于所述直角头上,对下翼面的交点孔进行铰孔精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翼对接交点孔的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品定位工位处设有外翼定位工装,所述外翼定位工装采用自锁设计,包括可调型面支撑组件、外翼定位器和压紧组件,所述调型面支撑组件设有滚轮组件,外翼通过滚轮组件和外翼定位器进行调姿并定位,调姿完成后压紧组件动作压紧外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翼对接交点孔的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模板通过外翼的实际状态和位置进行定位;钻模板定位完成后,钻模板和外翼通过特制C型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翼对接交点孔的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模板下方设有升降传动组件,升降传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操作平台上的底座、钻模定位器、钻模浮动结构和升降托板;钻模定位器固定于底座上,升降托板固定于钻模定位器的上部,钻模浮动机构作为钻模板的固定支撑结构,固定于升降托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翼对接交点孔的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使用雷尼绍探头测量待加工端面、基准孔位和待加工交点孔的孔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翼对接交点孔的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补制所述位于下翼面的基准孔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的机床的机床主轴上安装直角头,通过直角头安装雷尼绍探头测量所述基准孔的钻模位置;拆除雷尼绍探头,将扩孔钻安装于所述直角头上,对所述基准孔进行扩孔加工;拆除扩孔钻,将浮动铰刀安装于所述直角头上,对所述基准孔进行铰孔精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9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