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6696.0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月平;翟矿山;张宪芝;杨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寰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 32305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其技术要点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如下组分:碎石100~200份、粗砂100~150份,细砂200~250份、水泥75~92份、脱硫石膏4~7份、超细石英粉4~10份、减水剂0.5~1.5份、水22~36份、内养护剂0.44~1.2份、合成纤维2~4份和早强剂0.5~1.2份。本发明提供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大幅改善透水混凝土的毛细孔微结构,提升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的同时使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的透水透气、吸声降噪、净化水体、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缓解地表径流及缓解热岛效应等优势,近几年,透水混凝土技术开始被广泛研究。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50多年前就开始了对透水混凝土进行研究与开发,并且已将其广泛的应用于道路工程、园林工程、环境工程及城市广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效果。由于受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限制,目前国内透水混凝土的生产方式主要为使用强制式搅拌机在施工现场搅拌,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时,所需原材料提前进场,分堆存放。严格按配合比上料,由提前受过训练的专业技术工人视混凝土的搅拌状态掌握恰当的用水量,使搅拌出的混凝土达到既不流浆、不粘团又利于成型的最佳透水混凝土施工状态;搅拌好的混凝土用电动三轮车运至摊铺地点进行摊铺。因此,采用上述现场搅拌方式,每次搅拌生产透水混凝土的方量较小,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规模施工的需求,从而制约着透水混凝土产业化的发展。同时,透水混凝土骨料表面的浆体水分蒸发很快,为保证工程质量,常需做到拌合料自出机运至浇筑地点的时间较短,且预拌的透水混凝土包裹性差,经震动后,浆体在重力作用下极易下沉,堵塞下部孔隙,影响透气性和透水性,上部浆体减少,影响集料的粘结性,大幅降低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现制透水混凝土的应用。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透水混凝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材料多年丰富经验及专业知识,配合理论分析,加以研究创新,开发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提高混凝土包裹性,浆体在震动作用下不易下沉,提高透水性和透气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改善透水混凝土的毛细孔微结构,提升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的同时使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如下组分:碎石100~200份、粗砂100~150份,细砂200~250份、水泥75~92份、脱硫石膏4~7份、超细石英粉4~10份、减水剂0.5~1.5份、水22~36份、内养护剂0.44~1.2份、合成纤维2~4份和早强剂0.5~1.2份。
进一步的,水泥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的混合水泥。当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复配使用,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其中,硫铝酸盐水泥优选为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通过水泥内部的自应力改善透水混凝土内部的微孔结构,提高透水性和透气性。
进一步的,减水剂是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萘系减水剂或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内养护剂是吸水树脂。
进一步的,粗砂的粒径是6.5~14.5mm。
进一步的,细砂的粒径是2.35~6.5mm。
进一步的,碎石的粒径是14.5~22.5mm。
本发明采用碎石、粗砂和细砂复配使用,通过大粒径的碎石构建多孔骨架,通过粗砂的加入使碎石构建的大孔缩小,再通过细砂和合成纤维对孔的分布和尺寸进行修饰并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得到孔径均一,分布均匀且抗压强度高的透水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寰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寰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