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固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序批式预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6215.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5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庆良;李莉莉;汤云榕;王琨;姜珺秋;魏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65 | 分类号: | B09B3/65;B09B3/35;B09B3/30;B09B3/70;B09B5/00;B09B101/7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王艳萍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含固厨余 垃圾 消化 序批式 预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高含固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序批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预处理系统包括破袋机(1)、第一输送机(2)、淋滤液储罐(3)、泵(4)、预发酵罐(5)、第二输送机(6)、带孔传输带机(7)、加压橡胶滚轴(8)、出料斗(9)、刮板(10)和废料槽(11);
其中所述的预发酵罐(5)的壳体(5-1)的上部为圆柱体,底部为锥体;在壳体(5-1)内,顶部均匀布设喷淋头(5-2),在锥体部分设置搅拌桨(5-3),搅拌桨(5-3)由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变频电机(5-4)带动;在壳体(5-1)的侧壁设置进料口(5-5),在锥体底部设置出料口(5-6);
淋滤液储罐(3)经泵2与预发酵罐(5)内的喷淋头(5-2)连接;
破袋机(1)经第一输送机(2)与预发酵罐(5)的进料口(5-5)连接;
加压橡胶滚轴(8)设置在带孔传输带机(7)的带孔传输带(7-1)上方,加压橡胶滚轴(8)与带孔传输带(7-1)间的距离为间距1~5mm;出料斗(9)设置在带孔传输带(7-1)的正下方;所述的带孔传输带(7-1)上均布的圆孔的直径为20~30mm;所述的出料斗(9)内设有呈“^”形、水平倾角为15~20°的过滤格栅(9-1);格栅上格栅孔的尺寸为4mm×38mm,落入出料斗(9)内的物料通过过滤格栅(9-1)滤水;
预发酵罐(5)的出料口(5-6)经第二输送机(6)与带孔传输带机(7)连接;
废料槽(11)位于带孔传输带机(7)的末端;刮板(10)设置在废料槽(11)与带孔传输带机(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固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序批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桨(5-3)具有2~3个桨叶;桨叶直径100~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含固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序批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淋头(5-2)的个数为8~1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含固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序批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袋机(1)为带刀头的滚筒破袋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含固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序批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淋滤液储罐(3)中的淋滤液是来自后续厌氧消化过程产生的沼液,可循环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含固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序批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橡胶滚轴(8)为橡胶材质,一组3~5个,由进料至出料方向,各加压橡胶滚轴(8)与带孔传输带(7-1)的间距由5~7mm逐渐减小至1~1.5mm。
7.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对高含固厨余垃圾预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厨余垃圾加入破袋机(1)后,通过滚筒外圆上和机壳内壁上的破袋刀实现对袋装垃圾的塑料袋的破坏,散落的厨余垃圾经第一输送机(2)第一输送机传输,经进料口(5-5)进入到预发酵罐(5)中;进料的同时将淋滤液储罐(3)中的淋滤液经泵(4)加压,从喷淋头(5-2)均匀喷入预发酵罐(5)内的厨余垃圾上,保证厨余垃圾的质量与淋滤液的重量比为4:1;
二、厨余垃圾在预发酵罐(5)中进行预发酵,预发酵完成后,打开出料口(5-6)并启动变频电机(5-4)带动搅拌桨(5-3)转动,物料经出料口(5-6)排出,再由第二输送机(6)输送到带孔传输带机(7)的带孔传输带(7-1)上;
三、预发酵后的物料被带孔传输带机(7)输送至加压橡胶滚轴(8)与带孔传输带(7-1)之间,经挤压并筛分,粒径小于带孔传输带(7-1)上孔的孔径的物料落入下方的出料斗(9)中;粒径大于带孔传输带(7-1)上孔的孔径的物料被刮板(10)刮起,落入废料槽(11)中,完成厨余垃圾的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对高含固厨余垃圾预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发酵,是在常温下发酵3~4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2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