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76154.3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8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侯永涛;钟志刚;赵国瑞;朱清峰;王殿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协议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不同设备,编制特定协议需求的通信协议测试软件,开发工作量较大的问题。该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该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包括:获取配置文件;配置文件包括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下发命令和第一应答命令;发送下发命令;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应答命令;在确定第二应答命令与第一应答命令一致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采用目标通信协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大量设备带有串口接口,例如,空调、配电柜、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等设备皆带有串口接口,并且不同设备的串口通信协议通常具有较大差异,例如,串口通信协议的校验方式不同。这样,在测试设备的通信协议时,需要针对不同设备,开发特定协议需求的通信协议测试程序,开发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不同设备,编制特定协议需求的通信协议测试软件,开发工作量较大的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该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获取配置文件,并发送下发命令。之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应答命令,并在确定第二应答命令与第一应答命令一致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采用目标通信协议。其中,配置文件包括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下发命令和第一应答命令。
上述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根据配置文件确定下发命令,并将接收到的第二应答命令与配置文件中的第一应答命令进行比对,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这样,将配置文件独立于设备的测试程序,在测试某两个设备(如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时,只需要配置其所需的配置文件,利用通用的测试程序,即可确定出该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避免了在测试设备的通信协议时,需要针对不同设备,开发特定协议需求的通信协议测试程序,提高了测试通信协议方案的通用性,降低了开发工作量。
可选的,第一应答命令与第二应答命令均包括校验字段,在上述“确定第二应答命令与第一应答命令一致”之前,该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应答命令和预设公式确定第一应答命令的校验值。
上述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根据预设公式和第二应答命令确定第一应答命令中的校验值。这样,后续根据第二应答命令中的校验值和第一应答命令中的校验值是否一致,不仅能够检测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是否采用目标通信协议,还能够检测出第二应答命令中的校验值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可选的,第一应答命令和第二应答命令均包括至少一个参数,上述“确定第二应答命令与第一应答命令一致”的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应答命令中的参数与第一应答命令中的参数执行比对操作,并且在确定第二应答命令中的参数与第一应答命令中的参数均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第二应答命令与第一应答命令一致。
其中,比对操作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接收参数和配置参数,并确定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在确定第二字段的内容与第一字段的内容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接收参数和配置参数相同。上述配置参数为第一应答命令中任一参数,接收参数为第二应答命令中与配置参数对应的参数。第一字段属于配置参数,第二字段属于接收参数,第一字段的长度与第二字段的长度相同。
上述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提取接收参数(属于第二应答命令)和配置参数(属于第一应答命令)中的字段进行比对,与参数的汉字描述、字节总长度等因素无关,进一步提高了测试通信协议方案的通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1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