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节能塑料颗粒烘干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75876.7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9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薛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三和盛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13/06 | 分类号: | B29B1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 地址: | 363005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节能 塑料颗粒 烘干机 | ||
本申请涉及环保节能塑料颗粒烘干机,其包括烘干筒,所述烘干筒包括外筒和导热筒,所述外筒与导热筒之间形成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腔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烘干筒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本申请的环保节能塑料颗粒烘干机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机领域,尤其是涉及环保节能塑料颗粒烘干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颗粒或热固性塑料颗粒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然而塑料颗粒由于存放或者运输过程中容易生潮,会出现气泡、破膜、成型不好的现象,从而影响塑料制品的质量,因此目前注塑机上通常都设置烘干装置,通过烘干装置将塑料颗粒烘干后进入注塑机内。
而目前常见的烘干装置,如公开号为CN103991147A的一种新型烘干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由风机1、吹气筒2、料斗3组成,料斗3下方内部设置有支料架4,支料架4为圆锥形,并在其表面设置有圆孔,吹气筒2的一端与支料架4下方的料斗3侧壁连接并相通,另一端与风机1的吹气口连接,料斗3下方设置有带阀门的开口5,上部设置有密封的顶盖6,顶盖6上设置有入料口7和出气管8,吹气筒2与风机1的连接端的外部缠有加热丝9,加热丝9、风机1上的电机分别与控制器连接。该烘干装置通过加热丝9对吹风筒2进行加热,风机1将风热吹入料斗3内,再从出气管8排出,从而将料头3内塑料颗粒的水分带出烘干。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通过风机将热风送入料斗内,然后快速的又从出气管将料斗内的热风排出,虽然这个过程中会将料斗内的塑料颗粒中的水分带出,然而由于风机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将外界常温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同时吸入料斗内,导致料斗内塑料颗粒的烘干时间较长并且同时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塑料颗粒的烘干效率以及节约电能的目的,本申请提供环保节能塑料颗粒烘干机。
本申请提供的环保节能塑料颗粒烘干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环保节能塑料颗粒烘干机,包括烘干筒,所述烘干筒包括外筒和导热筒,所述外筒与导热筒之间形成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腔填充有导热液体,所述烘干筒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颗粒放置在导热筒内,通过加热件对加热腔内的导热液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导热液体均匀的通过导热筒传导给塑料颗粒进行加热,从而将塑料颗粒的水分从排气口排出,不会把外界水分带入导热筒内,从而提高了塑料颗粒的烘干效率并且节约了电能,且导热筒内部不会有任何地方存在过高的温度,防止了塑料颗粒结块烧焦的情况。同时免风机后,实现了静音工作并且减少了故障率且不会将烘干筒内的塑料粉末异味吹出外界,实现零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热液体为水或者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作为导热液体,能够确保导热筒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避免导热筒内的塑料颗粒结块烧焦的情况发生,而油导热性能较好,同时升温较快,能够快速实现塑料颗粒的加热。
优选的,所述加热件为加热板、加热环或者加热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板、加热板或者加热棒能够快速实现对导热液体的加热,实现快速的升温。
优选的,所述导热筒内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热板,多个所述导热板水平方向向导热筒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导热筒内部周向设置的多个导热板,从而将热量传导至位于导热筒中部的塑料颗粒内,从而进一步提高塑料颗粒的均匀加热,进而进一步提高塑料颗粒的烘干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竖直方向向下螺旋设置,所述导热筒底部连通有出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板向下螺旋设置,可以增加下料时间,从而增加加热时间,并且螺旋设置的导热板,塑料颗粒下料过程中会进行翻料,从提高塑料颗粒的烘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三和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漳州三和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58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