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间触发无源光总线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5633.3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7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彭逸飞;涂晓东;牛萌;李港;刘坤;谢军;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079 | 分类号: | H04B10/079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崔翠翠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间 触发 无源 总线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间触发无源光总线及其实现方法,涉及基于光的时间触发总线领域,目的是提供重量较轻且规避了冷启动阶段发生碰撞的总线,包括第一光总线连接器、第二光总线连接器、多个光总线终端控制器、第一光分路器和第二光分路器;每个光总线终端控制器有两个端口,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到两个光分路器;每个光总线连接器有2个光纤端口,第一光总线连接器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一光分路器,第二光总线连接器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二光分路器,第一光总线连接器的另一个端口与第二光总线连接器的另一个端口相连,同时提供相应的实现方法,实现了一种降低机身重量和布线难度、抗干扰能力较强且避免冷启动阶段发送碰撞的总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光的时间触发总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间触发无源光总线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即为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从原理上看,构成光纤通信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被称之为“有线”光通信。当今,光纤以其传输频带宽、抗干扰性高和信号衰减小,而远优于电缆、微波通信的传输,已成为世界通信中主要传输方式。
TTA(Time-Triggered Architecture,时间触发构架)的通信组织方式是通过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时分多路复用)实现的,每个通信设备在时间轴上指定的时间槽(slot)发送信息。TTA架构基于全局同步时钟,采用预先设计的静态全局调度列表驱动TDMA模式的数据传输,与外部事件无关。这种传输模式使得TTA能以最小的抖动和可预测的延时在设备间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并避免总线冲突。现有技术中实现时间触发架构的技术众多,其中专利号CN103850802A、专利名称为:基于时间触发协议TTP/C总线的电子控制器及FADEC系统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TTP/C的总线的电子控制器,以及该控制器与多种功能模块的连接关系,通过TTP/C总线的电子控制器,实现TTP/C总线冗余,完成时间同步功能,以及功能子板间数据交换。
目前针对时间触发架构总线协议,大都采用TTP/C协议,以电缆为媒介完成的。而一般的电缆链路如RS485,CAN的速率有限,难以满足高速的数据传输需求。同时电缆较光纤重量较重,过长的电缆会增加机身整体重量。并且由于总线的特性,使得冲突避免也成为了需要兼顾考虑的问题。对于Configuration Data的配置比较繁琐,需要逐一设备进行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间触发无源光总线,目的是提供重量较轻、提高带宽、且规避了冷启动阶段发生碰撞的总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时间触发无源光总线,包括第一光总线连接器、第二光总线连接器、多个光总线终端控制器、第一光分路器和第二光分路器;每个光总线终端控制器有两个端口,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到第一光分路器和第二光分路器;每个光总线连接器有2个光纤端口,第一光总线连接器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一光分路器,第二光总线连接器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二光分路器,第一光总线连接器的另一个端口与第二光总线连接器的另一个端口相连。
所述光总线连接器均设置有光总线连接器状态控制单元,所述光总线终端控制器均设置有光总线终端控制器状态控制单元。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时间触发无源光总线的实现方法,应用于以上所述的一种时间触发无源光总线,所述总线包括两个光总线连接器、多个光总线终端控制器、两个光分路器,所述光总线连接器均设置有光总线连接器状态控制单元,所述光总线终端控制器均设置有光总线终端控制器状态控制单元,两个光总线连接器记为第一光总线连接器、第二光总线连接器,两个光分路器记为第一光分路器和第二光分路器,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设备,加载光总线连接器状态控制单元和光总线终端控制器状态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5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配电盒以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高分子共聚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