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时监测创面愈合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4850.0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6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波;吴小李;董永盛;黄文东;吴宪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茂名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F13/00;A61F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3 | 代理人: | 张盛楚 |
地址: | 52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 监测 创面 愈合 系统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实时监测创面愈合的系统,解决了创面覆盖后不能直接观察、换药时间不明确以及无法及时获得恢复数据的问题,实时监测创面愈合的系统,包括敷料本体、控制中心、医护平台、云平台、互联网医院,所述的敷料本体为单元组合结构,且每个单元内至少安装有一个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含量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创面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实时监测创面愈合的系统。
背景技术
创面愈合过程中多是通过敷料进行隔绝细菌治疗创面的,敷料敷上去后同时隔绝了对创面状况的观察,不太清楚何时应该换药以及创面具体的恢复情况以及接下来创面恢复预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实时监测创面愈合的系统,解决了创面覆盖后不能直接观察、换药时间不明确以及无法及时获得恢复数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实时监测创面愈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敷料本体、控制中心、医护平台、云平台、互联网医院,所述的敷料本体为单元组合结构,且每个单元内至少安装有一个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含量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所述的敷料本体输出信号至所述的控制中心,所述的控制中心包括数据库、分析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所述的数据库内设有不同创面不同阶段的恢复指标与恢复标准曲线,所述的恢复指标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创面温度、创面湿度、创面氧含量、创面微生物含量,输入所述控制中心的信号通过分析模块与所述数据库恢复指标和/或恢复标准曲线进行比对,若超出数据库预设差值则通过通信模块输出异常信号至医护平台,输入所述控制中心的信号以及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以及通信模块输出的信号均存储在所述的存储模块中,所述的控制中心的数据输出至所述云平台,所述的云平台分发信号至互联网医院,所述互联网医院至少有一家,所述互联网医院的处置方式与效果上传至所述的云平台,所述的云平台包括数据学习模块,通过所述的数据学习模块优化所述的数据库中的恢复指标和/或恢复标准曲线。
进一步地,包括自动化模块,所述的自动化模块包括:药液自动冲洗模块、自动负压模块、自动给氧模块,所述的自动化模块通过共同接口与所述的单元组合,所述的接口周边结构与所述的单元周边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敷料本体根据创面大小由含有不同传感器的单元交叉组合而成,所述的单元间通过卡槽滑动拼接,所述的卡槽尾端有固定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元结构包括固定层、创面层,所述的固定层四边设置有所述的卡槽,所述的创面层安装在所述的固定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创面层材料包括:海绵、水凝胶、壳聚糖纤维、高疏水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元的组合方式为对角线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层材料包括:软质热塑性塑料、高分子量聚乙烯、橡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传感器的使用,可随时获得创面的实时、精准数据,
其对后续治疗的指导超出了人工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诊治、护理难度;
(2)结构化单元的设计结构,可以根据患者创面的大小,任意
组合,不会造成敷料的浪费,同时操作十分简便,顺着凹槽轨道直接扣合即可;
(3)通过云平台,实现线上的联动,可可能多的利用案例的诊
断与治疗数据,完善现有的数据库,使得用药更加精准,效果更加能够预期。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未经茂名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胎包装机
- 下一篇: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