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掉电时间检测电路及掉电时间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4779.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9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掉电 时间 检测 电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掉电时间检测电路及掉电时间检测系统。所述掉电时间检测电路具体包括充电支路、放电支路、储电单元和输出支路。其中,充电支路与储电单元电性连接,并在接收到掉电信号时为储电单元充电,以及在接收到上电信号时停止为储电单元充电;放电支路与储电单元电性连接,并为储电单元放电;输出支路与储电单元电性连接,掉电时间检测电路根据储电单元剩余电量的大小判断掉电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长,并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本发明通过判断输出支路输出的逻辑电平,判断上一次掉电到本次上电的延迟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不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器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驱动器反复上下电的时间过短而导致出现烧电机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伺服电机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掉电时间检测电路及掉电时间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现场环境不断升级,对工业应用现场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伺服驱动器带伺服电机运行时,经常会出现电机过载或者堵车等应用工况,在这些情况下若驱动器反复上下电的时间间隔过短,会存在烧坏伺服电机的风险。目前,现有的伺服系统应用中,还没有具体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掉电时间检测电路,能够检测驱动器的掉电时间,并根据掉电时间的长短输出相应的驱动器控制信号,从而解决驱动器反复上下电导致的电机烧毁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掉电时间检测电路,包括充电支路、放电支路、储电单元和输出支路;其中:
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储电单元电性连接,并在接收到掉电信号时为所述储电单元充电,以及在接收到上电信号时停止为所述储电单元充电;所述放电支路与所述储电单元电性连接,并为所述储电单元放电;所述输出支路与所述储电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掉电时间检测电路根据所述储电单元剩余电量的大小判断掉电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长,并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掉电时间检测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检测驱动器上一次掉电的延迟时间是否满足规格要求,从而再次上电时,可以做出相应的响应及相关的警告或逻辑处理,避免反复上下电的时间间隔过短,导致烧电机的问题发生。
在本实施例的掉电时间检测电路中,所述充电支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所述第一开关支路串联连接在第一供电电源与所述储电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控制端与用于检测上电信号的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掉电时间检测电路中,所述储电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一限流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一限流电阻以及第一电容依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供电电源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一电容的连接点形成中间电位点。
在本实施例的掉电时间检测电路中,所述输出支路包括第二开关支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串联连接在第二供电电源与信号处理单元的检测端之间,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控制端与所述储电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储电单元的电量小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导通,所述输出支路输出所述掉电时间超过预设时长的电平信号;所述储电单元的电量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断开,所述输出支路输出所述掉电时间未超过预设时长的电平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掉电时间检测电路中,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二限流电阻以及第三限流电阻;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与第二限流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供电电源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检测端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经由所述第三限流电阻与所述中间电位点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掉电时间检测电路中,所述放电支路包括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中间电位点与参考地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