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74567.8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3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王军;蔡铃;周刘柱;朱馨怡;姜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49/08 | 分类号: | C01G49/08;C01G9/02;B82Y40/00;B82Y30/00;C02F1/50;A01N59/16;A01P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周海斌 |
| 地址: | 21116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顺磁性 氧化铁 氧化锌 复合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用途。该制备方法包括:将三乙二醇加至容器中经加热在预设温度下搅拌;加入乙酰丙酮铁,保持温度并继续搅拌;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反应体系经加热升温至180℃±10℃,加入乙酰丙酮锌及聚乙二醇,保持温度并继续搅拌;将反应体系经加热继续升温至280℃±2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磁性分离纯化,即制得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本发明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制得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该复合纳米团簇具备磁性且同时保持优异的抗菌性能,可对自然水环境进行抗菌处理,且经磁性快速回收能再次用于抗菌,可循环利用,提高抗菌材料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该方 法制得的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及其用途,属于纳米材料与 微生物应用领域、以及抗菌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细菌污染是许多领域诸如食品、医疗和环境领域中最具 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病原体传播增加和抗生素的滥用加 剧了耐抗生素细菌的出现,造成了复杂的感染情况,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公共 健康,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向自然水环境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无疑会 使自然水体成为细菌等的一个巨大的耐药基因库,因此,为了降低耐药风险, 寻找安全的抗菌剂并精确控制其使用已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无机氧化物纳米粒子用于抗菌方面已被广泛研究,其中氧化锌 纳米粒子由于具备独特的抗菌活性并对哺乳动物细胞无毒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氧化锌的制备常用方法包含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方法等,在目前常见的氧化 锌抗菌应用中,氧化锌通常只单次使用,这无疑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若能 将氧化锌在实际抗菌应用过程中实现重复利用,将大大提高抗菌制剂的利用 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经检索发现,申请号CN201510268939.0、申请公布号CN104815610A的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铁和纳米氧化锌的吸附剂,由纳米 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两种组分组成,其中,纳米氧化锌与四氧化三铁质量比 为1:1-10:1,四氧化三铁为粉末状。然而,该吸附剂采用的制备方法是水热法, 与本发明技术方案有着本质的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超顺磁性 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所得复合纳米团簇可对自然水环境 进行抗菌处理,且经磁性快速回收能再次用于抗菌,实现循环利用,提高抗 菌材料的利用效率。同时还提出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以及 基于该复合纳米团簇的循环抗菌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三乙二醇加至容器中经加热在预设温度下搅拌;
第二步、加入乙酰丙酮铁,保持温度并继续搅拌;
第三步、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反应体系经加热升温至180℃±10℃,加 入乙酰丙酮锌以及聚乙二醇,保持温度并继续搅拌;
第四步、将反应体系经加热继续升温至280℃±2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 后进行磁性分离纯化,即制得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
该方法以乙酰丙酮铁(Fe(acac)3)、乙酰丙酮锌(Zn(acac)2)为原料,以 三乙二醇和聚乙二醇为溶剂,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将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 与氧化锌(ZnO)进行复合,最终制得超顺磁性氧化铁-氧化锌复合纳米团簇 (SPIO/ZnO NPs),该复合纳米团簇具备磁性且同时保持优异的抗菌性能,可 对自然水环境进行抗菌处理,且经磁性快速回收能再次用于抗菌,实现循环 利用,提高抗菌材料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房间的音频适配
- 下一篇:一种煤样渗透率测试和突出模拟一体化试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