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4497.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8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姚世裔;张行仙;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微智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K47/34;A61K47/36;A61K47/38;A61K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陈芹利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逆 变色 生物 标识 可溶性 穴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可溶性微针层、粘性贴片层和可逆热致变色微囊层;可逆热致变色微囊层用于接触皮肤时产生变色以标识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与皮肤的接触程度。本发明在作用于人体穴位的同时,还可将作用于穴位的药物传导到皮肤内部,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达到透皮给药的效果,并将可作为生物指示标识传感系统的带有可逆热致变色功能的结构与可溶性微针结合,当可溶性微针穴位贴刺入皮肤时,皮肤的温度激活可逆热致变色功能,反之,没有刺入皮肤的部分将不变色或不完全变色,因此可以作为微针穴位贴是否完全作用于皮肤的生物指示标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特殊物理形状为特征的医药配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
背景技术
微针透皮给药作为一种新型透皮给药方式,其集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和透皮贴给药的优点于一体,不仅无痛微创,而且药物吸收效率高,在医药领域的研究中迅速地发展起来。
穴位贴是传统的中医医疗保健用品,可以用于人体的穴位,对各部位进行针对性的理疗,从而达到治疗与保健效果,但目前可溶性微针阵列型的微针贴片尚未专门应用于中医穴位理疗,并且现有的微针贴片作用于皮肤时由于没有指示标识,无法确认是否充分与皮肤接触使药物完全透过皮肤产生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微针贴未能作用于穴位且不能显示与皮肤贴合程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将可作为生物指示标识传感系统的带有可逆热致变色功能的结构与可溶性微针结合,当可溶性微针穴位贴刺入皮肤时,皮肤的温度激活可逆热致变色功能,反之,没有刺入皮肤的部分将不变色或不完全变色,因此可以作为微针穴位是否完全作用于皮肤的生物指示标识。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可溶性微针层、粘性贴片层和可逆热致变色微囊层;
可溶性微针层用于搭载有效成分通过穿透皮肤角质层将有效成分传导到皮下并溶解于皮下水分,粘性贴片层用于固定可溶性微针层和可逆热致变色微囊层并贴敷于皮肤以使有效成分作用于穴位处,可逆热致变色微囊层用于接触皮肤时产生变色以标识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与皮肤的接触程度。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作为优选方式,可逆热致变色微囊层包括若干个微囊结构,微囊结构内设置有隐色剂、显色剂和溶剂;
可溶性微针层包括若干个微针,微针上方设置微囊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作为优选方式,隐色剂为结晶紫内酯和/或热敏玫红。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作为优选方式,显色剂为双酚A醇。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作为优选方式,溶剂为以下一种或几种:十四醇、十六醇或十四醇-十六醇二元共晶体。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作为优选方式,隐色剂,显色剂和溶剂的配比范围为1:2~8:10~10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作为优选方式,微囊结构以隐色剂、显色剂和溶剂利用原位聚合法、凝聚法或界面聚合法进行胶囊化处理制成,微囊结构的变色温度范围为15℃~60℃,微囊结构的粒径在0.1μm~100μm。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作为优选方式,微囊结构形成均匀分布的微囊层或横纵交错的微囊带。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逆热致变色微囊生物标识型可溶性微针穴位贴,作为优选方式,粘性贴片层的材质为无纺布贴片或水凝胶贴片或复合材料贴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微智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优微智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