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4443.X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4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涛;练飞;张登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赵小霞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源和立体反射片,立体反射片向背板的一侧凹陷形成多个反射腔,反射腔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侧壁;反射腔与光源一一对应,将单个光源设置在反射腔内,这样光源的出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以使每个光源出射光线限制到反射腔的边缘,那么在进行区域调光时,每个区域的出射光不会泄漏到相邻区域内,从而提高区域调光的对比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及无辐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数字摄录像机、移动电话、计算机屏幕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但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所提供的光源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
目前常用的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在背光模组中,通常设置反射片将被背光模组中的元件反射回背板一侧的光线,重新向出光一侧反射,来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但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存在混光空间,当做区域调光产品时,其区域边界会出现光线泄漏,造成显示装置对比度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源和立体反射片,立体反射片向背板的一侧凹陷形成多个反射腔,反射腔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侧壁;反射腔与光源一一对应,将单个光源设置在反射腔内,这样光源的出射光线会以立体反射片的边缘为边界出射光线,以使每个光源出射光线限制到反射腔的边缘,那么在进行区域调光时,每个区域的出射光不会泄漏到相邻区域内,从而提高区域调光的对比度。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位于靠近背板的一侧,用于暴露光源,保证光源可以顺利的经过反射腔向出光一侧发射光线。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位于远离电路板的一侧,第二开口划分了单灯区域边界。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的中心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的中心在背板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合,且第二开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开口的口径。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反射腔还包括底面,位于电路板上,与电路板相互平行,底面包括第一开口,侧壁连接底面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的口径大于底面的宽度;底面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性质,由此被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反射回背板一侧的光线,可以被底面沿垂直于背板的方向向出光一侧反射,避免了因为侧壁连接处角度存在而造成的部分光线无法向出光侧出射的问题,提高了光源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形状为多边形,多边形的边数至少为6,可有效改善四边形第二开口的边角位置偏暗的现象;第一开口的形状为简单的多边形或圆形,当第一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时,可有效避免第一开口处因多边形角度引起的部分光线无法反射出反射片,造成的偏暗现象。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立体反射片的第二开口为正六边形,当立体反射片的第二开口为正六边形时,既改善了第二开口在边角位置偏暗的现象,又保证了各个第二开口之间的无缝拼接。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立体反射片包括基质和反射粒子。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基质采用的材料为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包括大量微细发泡,发泡与透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之间,形成良好的屈折率界面,发泡的直径有数微米左右,发泡越微细、密度越高,反射率就越高,从而提高立体反射片的反射率;反射粒子采用的材料为二氧化钛或硫酸钡,添加反射粒子进一步提高了立体反射片的反射率,由此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侧壁为平面或曲面,当侧壁为曲面时,经数次光学模拟得到: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10cm时立体反射片的反射效率最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4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