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消弧线圈在线感知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3433.4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8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龙;张华;高艺文;龙呈;苏学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H9/08;H02H7/26;G01R27/26;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林菲菲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配电 联网 弧线 在线 感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消弧线圈在线感知系统及方法,包括消弧线圈、消弧线圈测控装置、配电物联网模块、配电自动化平台,消弧线圈测控装置采集消弧线圈运行状态相关的电气状态参数;配电物联网模块用于对消弧线圈测控装置采集到的电气状态参数进行边缘计算,得到消弧线圈的故障信息;配电自动化平台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气状态参数和故障信息对消弧线圈进行管理并生成对应的遥控指令,将遥控指令下发给配电物联网模块;消弧线圈测控装置根据遥控指令对消弧线圈进行控制;本发明基于配电物联网,融合边缘计算技术、通信加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对配电网消弧线圈运行状态进行感知与综合管理,更加真实清晰的反映消弧线圈的运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消弧线圈在线感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消弧线圈是用于灭弧的电力设备,其本质是一种带铁芯的电感线圈。它接于变压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构成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经消弧线圈接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一种,在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中无电流通过。而当电网受到雷击或发生单相电弧性接地时,中性点电位将上升到相电压,这时流经消弧线圈的电感性电流与单相接地的电容性故障电流相互抵消,使故障电流得到补偿。补偿后残余电流变小,不足以维持电弧燃烧,从而使其自行熄灭。这样,就可使接地故障迅速消除而不致引起电弧以及过电压。目前,在消弧线圈的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效果的正常发挥。目前对于消弧线圈的运行状态感知与管理主要通过调度系统,但由于消弧线圈所应用的配电网电压等级低且数量庞大,在调度系统中的管控程度低,同时由于变电站现场的运维问题,难以真实反映消弧线圈的运行状态,对于配电网运行带来较大挑战与未知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缺乏对于消弧线圈的运行状态的在线感知与综合管理系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消弧线圈在线感知系统及方法,基于配电物联网,融合边缘计算技术、通信加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对配电网消弧线圈运行状态进行感知与综合管理。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配电物联网的消弧线圈在线感知系统,包括消弧线圈、消弧线圈测控装置、配电物联网模块、配电自动化平台,其中,
所述消弧线圈测控装置用于采集消弧线圈运行状态相关的电气状态参数;
所述配电物联网模块用于对消弧线圈测控装置采集到的电气状态参数进行边缘计算,得到消弧线圈的故障信息;
所述配电自动化平台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气状态参数和所述故障信息对消弧线圈进行管理并生成对应的遥控指令,将所述遥控指令下发给配电物联网模块;
所述消弧线圈测控装置根据配电物联网模块转发的所述遥控指令对消弧线圈进行控制。
目前对于消弧线圈的运行状态感知与管理主要通过调度系统,但由于消弧线圈所应用的配电网电压等级低且数量庞大,在调度系统中的管控程度低,同时由于变电站现场的运维问题,难以真实反映消弧线圈的运行状态,对于配电网运行带来较大挑战与未知风险,本方案基于配电物联网,融合边缘计算技术、通信加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配电网消弧线圈运行状态在线感知系统及方法,填补现有配电网在消弧线圈运行状态感知系统方面的空白,对消弧线圈运行状态进行综合管理并进行预警,通过配电自动化平台实现消弧线圈的综合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状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消弧线圈的设备编码、容量、档案信息、位移电压、电感电流、电容电流、残流、档位和母联状态等电气量及状态量信息。
进一步地,配电自动化平台对消弧线圈进行管理包括记录消弧线圈全寿命周期档案、识别消弧线圈家族性缺陷和分析预测区域配电网消弧线圈容量储备。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计算包括:校验消弧线圈运行状态;记录分析消弧线圈动作响应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3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窑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施工用电力设备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