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岩石峰前起裂及峰后应力特征的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2638.0 | 申请日: | 2021-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1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高美奔;李天斌;马春驰;高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N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春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17 | 代理人: | 陈春华;夏琴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岩石 峰前起裂 应力 特征 脆性 评价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岩石峰前起裂及峰后应力特征的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待评价岩石试件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测试曲线;S2、计算待评价岩石试件的脆性指数BI,计算式为:BI=Bi·Bii,其中,Bi和Bii分别表征为峰前脆性特征评价值和峰后脆性特征评价值。能够有效衡量岩石材料脆性,得出定量评价量值。基于全过程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岩石脆性评价,能全过程体现岩石脆性破坏特征,不仅考虑峰前特征,同时也要考虑峰后特征,且是不同荷载复杂应力环境条件下的综合反应,能够体现不同荷载复杂应力环境下岩石的脆性特征;其次,目前岩石应力应变试验技术成熟,评价所需的相关参数的获取也较为可靠,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脆性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岩石峰前起裂及峰后应力跌落特征的脆性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岩石脆性作为其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评价岩石性能的关键指标,准确评价岩石脆性对矿藏油气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地下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岩石脆性的研究,主要有脆性表征行为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脆性表征行为方面,岩石的突然崩落、弹射、劈裂、围岩板裂化、岩爆等均是其脆性破坏的现象,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峰后应力迅速跌落、或试验岩样呈贯通型竖直张拉破裂均是岩石脆性的表征行为。
目前,普遍认可的对岩石高脆性的7个表征现象为:小变形下破坏、σc/σt大、断裂由微裂纹主导、高回弹能、裂隙发育完全在硬度测试时、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粒径较小、内摩擦角大。根据上述特征,学者们采用不同试验方法、计算参量提出了许多脆性评价指标,代表性的主要有:基于强度的脆性指标,基于应变的脆性指标,基于应变能的脆性指标,基于硬度的脆性指标。
上述岩石脆性评价指标部分从岩石破坏表征参数出发(如强度特征、变形特征、能量特征、破裂角、可恢复应变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等),部分从岩石矿物成分出发分析了岩石脆性特征并建立了相应的脆性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有些指标不能反映岩石的脆性程度大小,有些只适合评价同一种岩石脆性,大部分指标只是孤立地考虑岩石材料破坏前或破坏后的局部特征,且是结合单轴试验提出的、其是否适用于复杂应力场有待进一步考证,部分指标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不易通过试验确定,且较少考虑岩石峰前起裂的岩石脆性计算,同时关注峰前起裂特征和峰后应力跌落特征的脆性计算方法就更少了。由此,目前的岩石脆性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准确性和合理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至少一种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岩石峰前起裂及峰后应力特征的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岩石峰前起裂及峰后应力特征的脆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待评价岩石试件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测试曲线;
S2、计算待评价岩石试件的脆性指数BI,计算式为:
BI=Bi·Bii
其中,Bi表征为峰前脆性特征评价值,Bii为表征峰后脆性特征评价值。
优选的,结合岩石的起裂特征进行所述峰前脆性特征评价值Bi的计算,计算表达式为:
Bi=εci/△ε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2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