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的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2480.7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牛焕娜;葛绪伍;李宗晟;段夏云;井天军;王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50/06;G06F30/20;G06F113/04;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晓静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筑 柔性 调节 潜力 指标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的评估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工况类型确定相应的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所述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由建筑本体能耗模型、储能设备可调节能力模型以及建筑温控负荷调节潜力模型组成;基于所述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进行评估处理,确定目标调度时段对应的建筑柔性负荷参与电网峰谷差调节的裕度范围评估结果。采用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的评估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建筑本体的能耗特性以及建筑内温控类柔性负荷参与电网峰谷差调控的能力,有效提高建筑用能参与电网侧峰谷差调节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需求侧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的评估方法和系统。另外,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总能耗的快速增加,以建筑物为代表的终端用能为例,由于建筑物数量的增加以及用户对于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每年在极速提高;同时,建筑温控负荷的用电占比也在逐年攀升,使得电网端季节性尖峰负荷快速增长,容易在夏季和冬季形成双负荷高峰。此外,建筑用能中用户在夏冬高峰负荷季中一天内对温控负荷的用电行为往往趋于一致,这进一步拉大了电网日负荷曲线的峰谷差。如何充分发挥建筑本体的能耗特性以及建筑内温控类柔性负荷参与电网峰谷差调控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伴随着对建筑本体能耗的研究深入以及柔性负荷调控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整体参与电网峰谷差调控成为可能。因此分析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评估指标,从而评估建筑整体未来调控周期内响应电网峰谷差调控的调节裕度范围,对配合电网峰谷差调控,缓解电网增容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针对建筑用能参与电网侧峰谷差调节的问题,考虑建筑本体能耗来评估建筑调节潜力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并且缺少综合考虑建筑本体特性相对湿度以及各类人员热扰的建筑柔性调节潜力评估指标的相关技术。另外,空调和电采暖等温控负荷在建筑用能负荷用电中占据很大比例,且在现有负荷调控技术下,以牺牲用户舒适度为条件,通过控制温控负荷的用电行为来使建筑用能参与电网侧峰谷差调节通常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如何以建筑用能整体为对象,通过考虑建筑本体能耗特性与其内部温控柔性负荷的调节潜力来评估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成为研究建筑用能参与电网侧峰谷差调节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的评估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综合考虑建筑本体特性相对湿度以及各类人员热扰的建筑柔性调节潜力评估指标的相关技术,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建筑本体的能耗特性以及建筑内温控类柔性负荷参与电网峰谷差调控的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的评估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工况类型确定相应的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所述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由建筑本体能耗模型、储能设备可调节能力模型以及建筑温控负荷调节潜力模型组成;
基于所述建筑用能柔性调节潜力指标进行评估处理,确定目标调度时段对应的建筑柔性负荷参与电网峰谷差调节的裕度范围评估结果。
进一步的,若所述目标工况类型为供热工况,则在供热工况下所述建筑温控负荷调节潜力模型对应目标环境温度范围的建筑温控负荷可减少制热量的算法公式包括如下(1)、(3)、(5)、(7);对应目标环境温度范围的建筑温控负荷可增加制热量的算法公式包括如下(2)、(4)、(6)、(8);
其中,所述目标环境温度范围包括低温不舒适区、II级舒适区、I级舒适区以及高温不舒适区;所述I级舒适区和所述II级舒适区对应的温度处于所述低温不舒适区和所述高温不舒适区之间;所述II级舒适区对应的温度高于所述I级舒适区对应的温度;
若T0,t≤Tin,t≤TII,down(低温不舒适区);
则所述建筑温控负荷可减少制热量的算法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2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虹膜式可伸缩树穴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岩土工程静压桩用压桩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