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寄存器阵列输出数据的电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2317.0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4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芯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30 | 分类号: | G06F9/30;G06N3/04;G06N3/0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4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寄存器 阵列 输出 数据 电路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寄存器阵列输出数据的电路装置,包括一个2维数据阵列、一个多路选择器。本发明利用不同尺寸卷积核数据的周边空间相关性,降低神经网络计算的触突连接数量,具有方便设计规模伸缩扩展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硬件、处理器设计领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寄存器阵列中输出数据的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算法和图像视觉算法常采取2维卷积计算。计算任务的主要特点为输入的数据量大、输入数据具有空间特征信息的耦合性,计算所需的数据往往包括已经计算过的数据,输入数据往往为从张量格式的数据中以一定空间规律抽取的等等。统称为数据空间相关性。
卷积计算根据“卷积视野”不同,其卷积核尺寸k可变。人工智能算法包括多种k尺寸的卷积,为了组成通用的张量计算电路,需要卷积计算输入数据引擎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支持所有必须的k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寄存器阵列输出数据的电路装置,可以组成通用张量处理器,用于支持各种尺寸卷积核的卷积计算,以及用于通用尺寸的矩阵运算的加速处理。
所述电路装置包括:
一个2维数据阵列电路装置,能够充分利用2维图数据的相关性;
一个多路选择器,将特定位置上的并行数据选通输出。
所述多路选择器的输入来自于按照特定规律设计选出的少数寄存器;该设计规律与所支持的卷积操作的卷积核尺寸相关。支持各种不同尺寸的卷积核操作,同时也不浪费阵列中的寄存器空间。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提高了寄存器阵列的使用效率;
2、适合在低成本嵌入式ASIC芯片上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输出电路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2 寄存器阵列;
2021 并行寄存器;
2022 带特定输出连接的并行寄存器;
2031 并行数据访问引擎中的多路选择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为一种从寄存器阵列输出数据的电路装置结构图。其中包括寄存器阵列202、并行数据访问引擎203中的多路选择器2031。
图1中的空白方块表示一组并行寄存器,其位宽由位寄存器并行的组成,适配所需要缓存的数据位宽。每一组并行寄存器在四个周围方向有读写两操作的连接线。每一组并行寄存器的输入是从周围4个方向的寄存数据选通的。选择信号和寄存器写的信号由阵列控制器控制。如果阵列控制器将时钟连续使能,在阵列控制器的同时控制下,数据在阵列寄存器中形成按照维度、随着时钟“流动”的整体扫描功能。
以k=3为例,图1中左下角的寄存器可以通过阵列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方法,游程扫描左下角3x3空间内的所有寄存器,这个空间内的每个寄存器的值都会“流过”左下角寄存器。反过来,每个寄存器中又会“经过”这样的数据:以自身为中心,周围3x3空间内的所有数据。
图1中,多路选择器2031的输入数据分别来自左下角对角线方向的有限个寄存器,而不需要全相连和更多的选择器。在节省了大量芯片上的互联资源的同时,还能支持图1所示k=1,3,5,7这4个尺寸的卷积核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芯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芯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2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持乱序多读写的寄存器组电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维数据阵列电路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