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可收缩管型单腔气管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2256.8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一;卢锡华;李长生;章云飞;孔岚;黄晋熙;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收缩 管型单腔 气管 导管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螺旋可收缩管型单腔气管导管,包括:金属棒,连接呼吸管装置,可收缩螺旋结构和气囊;金属棒穿插在导管中,所述连接呼吸管装置设置在导管的一侧,可收缩螺旋结构设置在导管的后段,也就是连接呼吸管装置一侧的25cm之后的部位。气囊的气囊环设置于所述导管主体靠近前端处的外周。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在插管后将导管门齿外部分收缩,防止弯折,减小了可能对声门等部位造成损伤的概率,气管导管门齿外部分打折引起的气道压增高,通气量不足及完全无法通气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和插管成功率,降低商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可收缩管型单腔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微创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的推行和普及,患者头部经常处于被无菌单覆盖的情况,气管导管暴露在麻醉医师视野的几率下降。目前防范气管导管弯折,多使用外置金属或塑料支架,支撑气管导管,但仍然常常出现气管导管弯折后无法通气,即使通过监护发现了问题,也很难一次性解决弯折问题,需要严密监测和时时调整,增加了麻醉医师的工作难度和病人术中的风险。
现有的单腔气管导管多采用塑料材质,均为固定长度,在有明确导管受压或打折风险的病例中,加金属丝型气管导管被选择使用保证管腔内通气和通畅,但加丝气管导管成本高,不能单独收费,气管导管内径涩窄,在通气和吸痰方面都不及临床应用最广的普通单腔气管导管。
上述问题解决的难度和意义:
随着腹盆部手术中微创腔镜和机器人技术的普及,患者头部被扶镜头的外科医生或机械臂遮挡,加上盆部手术中头低脚高的体位增多,不利于麻醉医生对于气管导管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遇到气管导管打折,气道压增高难以及时发现和辨别,有时即使发现了,把导管打折摆正,又会反复再次发生打折的情况,增加了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和患者的风险。如果直接插入加丝气管导管,无法收费,医院医疗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加丝气管导管在应用中有着管腔相对窄,吸痰管进入不畅通的问题,限制了其使用。因此本专利的螺旋结构可以有效防范气管口齿外侧打折的情况,不影响通气和吸痰,不增加额外成本,提高患者全麻手术中的通气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可收缩管型单腔气管导管。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螺旋可收缩管型单腔气管导管,包括:金属棒(1),连接呼吸管装置(2),可收缩螺旋结构(3)和气囊(4)。所述金属棒(1)穿插在导管中,所述连接呼吸管装置(2)设置在导管的一侧,所述可收缩螺旋结构(3)设置在导管的后段,也就是连接呼吸管装置(2)一侧的部位。所述气囊(4)的气囊环设置于所述导管主体靠近前端处的外周。
进一步,所述导管主体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可收缩螺旋结构(3)为圆弧形柔性塑料材质。
进一步,所述可收缩螺旋结构(3)的长度为25cm。本螺旋可收缩导管分为两部分,前25cm是一体成型的偏硬塑料,后面6cm是采用螺旋可收缩塑料材质,结构不同,长度可调节,在完成气管插管后,将门齿外导管收缩折叠。
进一步,所述金属棒(1)由无害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传统气管导管是有一定硬度的塑料一体成型的,或者全管内部加螺旋金属丝,前者在门齿外容易因为后续连接呼吸管路的重力作用打折,影响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后者成本较高,没有收费项目。本螺旋可收缩导管分为两部分,前25cm是一体成型的偏硬塑料,后面6cm是采用螺旋可收缩塑料材质,结构不同,长度可调节,在完成气管插管后,将门齿外导管收缩折叠,有效防止管道打折,影响通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未经河南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22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