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2177.7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马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E04G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层建筑 防护 施工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包括防护单元和移动单元,防护单元包括底板和沿竖向固定在底板上的围栏,围栏上端固定有拉绳;移动单元包括支撑板、推动件和锁紧组件,支撑板与围栏沿竖向滑动连接,推动件位于支撑板下方并与底板固定,推动件与支撑板连接并用于推动支撑板滑动;锁紧组件与支撑板固定,围栏朝向建筑外墙的侧面设有开口,开口与锁紧组件相对。本发明中的用于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能够将施工平台与建筑的外墙连接,减小施工平台的晃动幅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在对高层建筑的外墙进行施工时,通常需要搭建施工平台对工人进行支撑。目前的施工平台通常包括底板和围栏,底板能够对工人进行支撑,围栏沿竖向围合在底板四周,对工人进行防护,避免工人从底板上滑落。
而为了对外墙的不同位置进行施工,目前的施工平台还连接有拉绳,拉绳一端与施工平台连接,另一端位于建筑的上方,并与能够收卷拉绳的收卷设备连接,在施工时,通过收卷或者放松拉绳控制拉绳垂下的长度,从而改变施工平台的位置。但是目前的施工平台在使用时,在移动过程中以及在大风环境下,施工平台容易发生晃动,施工平台晃动时容易与建筑的外墙发生碰撞,导致施工平台损坏;另外,当施工平台晃动时,施工平台上的工人会感受到晃动,容易使工人出现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工人的工作。另外,由于施工平台的重量通常较大,拉绳处于张紧状态,收卷的拉绳往往无法均匀的被放松,这就导致施工平台在下滑过程中会发生抖动,同样会对工人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将施工平台与建筑的外墙连接,减小施工平台的晃动幅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高层建筑的防护施工平台,包括防护单元和移动单元,防护单元包括底板和沿竖向固定在底板上的围栏,围栏上端固定有拉绳;移动单元包括支撑板、推动件和锁紧组件,支撑板与围栏沿竖向滑动连接,推动件位于支撑板下方并与底板固定,推动件与支撑板连接并用于推动支撑板滑动;锁紧组件与支撑板固定,围栏朝向建筑外墙的侧面设有开口,开口与锁紧组件相对。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中的支撑板能够相对于底板沿竖向滑动,在调整底板和围栏的高度时,可通过推动件使支撑板相对于底板滑动,从而避免工人随着底板移动;另外,锁紧组件能够将支撑板与建筑的外墙连接,避免支撑板随着底板和围栏发生晃动或者抖动,从而避免对工人的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2.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对稍高处进行施工,也可通过推动件将支撑板向上推动,使工人相对于底板向上移动,在无需调整施工平台的位置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施工,减少调整施工平台的次数,同时也避免多次使拉绳与建筑的顶部设置的女儿墙发生摩擦,导致拉绳快速被磨损,有效提高拉绳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支撑板上置有增厚板。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增厚板能够避免工人直接与支撑板接触,在重力相同的情况下,与工人的脚底相比,增厚板与支撑板的接触面积更大,可避免支撑板发生变形,进一步提高支撑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增厚板远离建筑外墙的一端铰接有延长板,围栏上横向固定有支撑块,支撑板位于延长板下方并用于对延长板进行支撑。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延长板转动至增厚板的侧向后能够对工人进行支撑,增大工人的移动空间,方便工人进行施工。
进一步,围栏上设有出口,围栏上铰接有与出口相对的竖向的挡板,且挡板的一端靠近建筑外墙,另一端远离建筑外墙。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建筑的外墙待施工的位置较大时,可两个施工平台拼接使用,拼接时可将增厚板和延长板从出口滑出,对工人进行支撑,与此同时,两个施工平台的挡板转动至与最外侧的围栏平行后,即可对工人进行防护,避免工人从增厚板和延长板上坠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21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