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1206.8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腾;刘平;杨西斌;周伟;刘家林;王沛沛;熊大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炳斐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鸣 波段 治疗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壳体、光纤连接器(1)、Y型光纤(3)、多波段LED模组(4)、控制电路板(5)和佩戴装置;所述多波段LED模组(4)和控制电路板(5)设置于壳体内部,Y型光纤(3)的一端通过光纤连接器(1)连接多波段LED模组(4),另一端伸出壳体连接佩戴装置;
所述控制电路板(5),用于控制多波段LED模组(4)的输出波段、输出功率和照射时间;
所述多波段LED模组(4),用于产生不同波段的光线,该光线经所述光纤连接器(1)进入所述Y型光纤(3);
所述Y型光纤(3),用于通过Y型结构的两路分支将所述光线分成两路,之后经所述佩戴装置分别照射进入患者的两个耳道中;
所述控制电路板(5)包括信息交互模块、调节模块;
所述信息交互模块,用于接收人机交互模块(2)输入的治疗程序信息;
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信息交互模块接收的治疗程序信息调节多波段LED模组(4)的输出波段、输出功率和照射时间;
所述控制电路板(5)还包括温度采集模块、自适应调节模块;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8)测量的耳道温度信息;
所述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耳道温度信息自适应调节多波段LED模组(4)的输出功率,具体地:当温度高于预设安全阈值时,降低多波段LED模组(4)的输出功率,同时实时监测温度,待温度到达所述预设安全阈值以下后,重新恢复多波段LED模组(4)的输出功率至初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波段LED模组(4)包括一个以上波段的LED发光单元,每个波段包括一个或多个LED发光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单元的电气连接方式为共阴极或共阳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的人机交互模块(2),用于输入治疗程序,控制电路板(5)根据该治疗程序控制所述多波段LED模组(4)的输出波段、输出功率和照射时间;所述治疗程序包括多个照射周期,每个照射周期的LED波长、功率和照射时间自定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装置包括内嵌有Y型光纤(3)的Y型金属导管(6),该导管的单端作为光线的输入端,双端分支作为光线的输出端,所述双端分支的端部上均设有一个耳塞(7),Y型光纤(3)的端面位于耳塞(7)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分支之间通过金属支撑架(9)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分支的端部上还分别设有一个用于监测患者耳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且温度传感器(8)与光纤末端平齐。
8.基于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耳鸣多波段光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输入治疗程序,包括设置所有照射周期的LED波长、功率和照射时间,并设定周期序号i=1;
步骤2,控制电路板根据治疗程序开启第i个周期的对应波段的LED模组;
步骤3,控制LED模组对患者耳道进行持续照射,具体为:控制电路板通过控制输出的电流调节LED模组的输出功率,使LED模组的输出功率达到设定值;
步骤4,监测耳道内温度是否高于预设安全阈值,若是则降低LED模组的输出功率,同时实时监测温度,待温度到达所述预设安全阈值以下后,重新恢复LED模组的输出功率至设定值;
步骤5,判断是否达到照射时间,若没达到则重复步骤3、步骤4,否则执行下一步;
步骤6,判断治疗程序是否执行完成,若是则结束整个流程,否则设置i=i+1,之后执行步骤2;其中,判断治疗程序是否执行完成,具体为:控制电路板将当前周期序号i与总的照射周期数相比较,若i等于总的照射周期数,则表明治疗程序执行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12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盆栽牡丹的节水省力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使用含镍生铁冶炼含镍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