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形结构铸件模具定位结构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0489.4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0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龙;李翔光;陈寅;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C9/02;B22C9/1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张祥军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结构 铸件 模具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结构铸件模具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底板、外模、砂芯,外模、砂芯设于定位底板上,砂芯位于外模内,定位底板上端设有第一凸台,围绕第一凸台设有环形的浇道,浇道下端设有浇铸口,浇道靠近凸台的一边设有内挡边,内挡边内侧与砂芯外侧配合,浇道靠近定位底板边缘一边设有外挡边,外挡边上端两边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上端伸入外模内,砂芯下端设有内凹与第一凸台配合,砂芯上端与外模相互对应地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定位锁环。采用本发明,合箱过程中检测和调整尺寸的操作量小,减小了组装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铸件的成品率和质量;减小了外模上端的误差,保证了铸件的厚度,提高材料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件模具组装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结构铸件模具定位结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铸件铸造过程中,砂芯与外模组装时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手工合箱。即,外模砂箱、砂芯制作完毕后,先将砂芯放置到浇铸的底板上,再吊运砂箱合箱。合箱完毕后使用专用样板检测,并人工移动砂箱,使用量棒调整尺寸,以保证砂芯与砂箱的相对位置满足工艺设计。
这一工艺主要针对形状规则的铸件,而且在此操作过程中,难以保证组装过程不出现偏差,从而铸件尺寸误差较大,铸件在工艺设计上需要预留大量的加工余量来保证铸件壁厚,浪费材料。另外,手工合箱需要操作者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铸件报废,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如果给定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异型结构铸件,例如框架形状,合箱过程中,铸型无法靠传统工艺进行尺寸检测、定位,有0.1mm的偏差都会造成铸件因尺寸超差从而报废,铸件整体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结构铸件模具定位结构和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结构铸件模具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底板、外模、砂芯,所述外模、砂芯设于定位底板上,砂芯位于外模内,所述定位底板上端设有第一凸台,围绕第一凸台设有环形的浇道,浇道下端设有浇铸口,浇道靠近凸台的一边设有内挡边,内挡边内侧与砂芯外侧配合,浇道靠近定位底板边缘一边设有外挡边,外挡边上端两边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上端伸入外模内,所述砂芯下端设有内凹与第一凸台配合,砂芯上端与外模相互对应地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定位锁环。
所述外模包括多个分模,分模沿层叠方式设置,相邻的两个分模之间均设有定位杆,上面的一个分模上端封闭。
所述外模的与定位杆连接部位均为沉孔。
所述定位杆上端与沉孔上底之间设有第一空隙。
所述分模的上端环绕定位杆设有第一集砂槽。
所述定位底板上端环绕定位杆设有第一集砂槽。
所述砂芯包括多个芯头,芯头沿层叠方式设置,上面的一个芯头上端与外模通过定位锁环连接,其余的芯头上端均设有第二凸台,相邻的两个芯头之间通过第二凸台连接,下面的一个芯头与定位底板之间通过第一凸台连接。
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上端与其上方的一个芯头之间设有第二空隙。
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边缘设有第二集砂槽。
所述定位锁环上端与外模的环形槽上端之间设有第三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异形结构铸件模具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对铸件图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外模的分模数量和砂芯的芯头数量,分别制造定位底板、芯头、分模、定位锁环;
b、先在定位底板上放置第一个芯头,并且在定位底板两边的外挡边上预埋定位杆,然后定位杆上端插入分模下端预留的孔,放置第一个分模;
c、参照步骤b,在第一个芯头上放置第二个芯头,在第一个分模上放置第二个分模,以此类推,直至放置最后一个芯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0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