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0373.0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刚;胡俊杰;徐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里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23/02 | 分类号: | A01M2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野外 破坏 植被 穴居 动物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具有容纳腔的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身和设置炉身上的拢烟罩,所述炉身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拢烟罩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
内芯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内芯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内芯管的另一端处于所述容纳腔中或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内芯管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孔;
燃料,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处于所述内芯管与所述炉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拢烟罩具有一锥形拢烟部,且锥形拢烟部的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在所述拢烟部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的顶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拢烟罩的底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拢烟罩可拆卸地螺纹连接在所述炉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管呈L形设置,包括一主体管和与所述主体管相连的连接管;所述主体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主体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多个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主体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中还设有引燃物料,所述引燃物料用于引燃所述燃料;
其中,所述燃料为谷糠和/或煤炭粉和/或草粉和/或粘土,所述燃料中包含硫磺粉;
所述引燃物料为松针及煤油,和/或松针及汽油,和/或松针及柴油,和/或松针及松脂,和/或锯末及煤油,和/或锯末及汽油,和/或锯末及柴油,和/或锯末及松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管为圆管,所述炉身呈柱形设置,且所述主体管与所述炉身呈同轴设置;
或所述内芯管为矩形管/方管,所述炉身呈柱形设置,所述主体管沿所述炉身的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或腰孔或长条孔;所述连接管与主体管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等于9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炉身的底部沿其周向还设有多个支撑脚。
9.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其中,动物洞穴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连通;所述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方法,包括步骤:
由上至下挖一与所述动物洞穴连通的凹坑;
在拢烟罩靠近第二安装孔的一端连接出气管,其中,所述出气管包括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引燃燃料,并将装置置于所述凹坑中,所述出气管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从左右两侧通向所述动物洞穴中;所述燃料由炉体中心向外逐渐不充分燃烧;
将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或二氧化碳气体和/或二氧化硫经过拢烟罩和出气管通向所述动物洞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动物洞穴的洞口处设置石块或土块,进行封堵;
在第二预设数量的动物洞穴中设置该装置;
在第三预设数量的动物洞穴处设置捕笼;
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第二预设数量和第三预设数量之和等于动物洞穴的总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里学院,未经浙江万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03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