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0261.5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7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野口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08;H01L29/7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半导体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导电型的碳化硅层,其具有存在晶体缺陷的缺陷区域;
第2导电型的多个阱区域,它们形成于所述碳化硅层;
第1导电型的源极区域,其形成于所述阱区域;
栅极氧化膜,其形成于所述碳化硅层、所述阱区域以及所述源极区域之上;
栅极电极,其形成于所述栅极氧化膜之上;以及
源极电极,其与所述阱区域以及所述源极区域连接,
在所述缺陷区域未形成所述源极区域。
2.一种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对第1导电型的碳化硅层的晶体缺陷进行检查,确定存在所述晶体缺陷的缺陷区域的位置;
在所述碳化硅层形成第2导电型的多个阱区域;
在所述阱区域形成第1导电型的源极区域;
在所述碳化硅层、所述阱区域以及所述源极区域之上形成栅极氧化膜;
在所述栅极氧化膜之上形成栅极电极;以及
形成与所述阱区域以及所述源极区域连接的源极电极,
在所述缺陷区域未形成所述源极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在所述碳化硅层之上涂敷负抗蚀层;
对位于预定形成所述源极区域的区域以外的所述负抗蚀层进行曝光;
对位于所述缺陷区域的所述负抗蚀层局部地进行激光曝光;
对曝光以及激光曝光后的所述负抗蚀层进行显影;以及
将显影后的所述负抗蚀层作为掩模,向所述阱区域注入杂质而形成所述源极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在所述碳化硅层之上涂敷第1正抗蚀层;
在所述缺陷区域,在所述第1正抗蚀层之上形成第2正抗蚀层;
对位于预定形成所述源极区域的区域处的所述第1以及第2正抗蚀层进行曝光以及显影;以及
将显影后的所述第1以及第2正抗蚀层作为掩模,向所述阱区域注入杂质而形成所述源极区域,
显影后的所述第1正抗蚀层残留于所述缺陷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在所述碳化硅层之上涂敷抗蚀层;以及
将曝光以及显影后的所述抗蚀层作为掩模,向所述阱区域注入杂质而形成所述源极区域,
以显影后的所述抗蚀层残留于所述缺陷区域的方式,通过无掩模曝光机而对所述抗蚀层进行曝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在所述缺陷区域之上形成绝缘膜;
在所述碳化硅层之上,形成预定形成所述源极区域的区域被开设了开口的抗蚀图案;以及
将所述抗蚀图案和所述绝缘膜作为掩模,向所述阱区域注入杂质而形成所述源极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分别在所述多个阱区域形成所述源极区域;以及
通过向所述缺陷区域注入第2导电型的杂质,从而消除存在于所述缺陷区域的所述源极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02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