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麻粗纱超临界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9692.X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01;G01N1/28;D06L4/40;D06B23/20;D06B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1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亚麻 粗纱超 临界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自检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纺织行业技术领域。所述自检装置设置于煮漂釜上部内壁;所述自检装置包括自检盒、颜色显示窗口;本发明煮漂自检装置,可以在线检测亚麻粗纱白度值,且通过旋转煮漂釜底盘,调节亚麻粗纱的位置,对釜体内粗纱分区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同时通过该检测方法可以方便优化煮漂工艺条件,提高了煮漂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自检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纺织行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麻粗纱煮漂是亚麻纤维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加工工序,煮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亚麻细纱成纱质量。传统亚麻粗纱煮漂方法主要是采用煮练、氯漂和氧漂结合的方式,降解纤维间的非纤维素胶质组分,消弱纤维束内纤维间的连接,使纤维束分裂成较细的纤维,以降低纤维损伤,增加纤维白度,进而纺得亚麻细纱。但目前传统煮漂方法存在工艺流程长、耗水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采用超临界CO2代替水资源对亚麻粗纱进行煮漂。超临界CO2流体兼有液相和气相的双重特性,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其低粘度、高扩散的性能使流体具有更快的质量传递和萃取速度,能够有效地穿透固相样品进行萃取分离。同时,在超临界状态下,压力和温度的微小改变,均会导致流体密度的显著差异,通过控制流体的密度变化,可获得所需要的溶剂强度,从而使得超临界CO2流体可以任意改变溶剂强度而适用于不同的溶质。以超临界CO2为介质,通过煮漂工艺条件的设定,提高了亚麻粗纱的白度,但是在亚麻粗纱煮漂过程中不能随时检测粗纱白度,无法在煮漂过程中快速判断煮漂效果,只有煮漂结束后,取出亚麻粗纱再进行白度检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了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自检装置及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该装置进行实时检测亚麻粗纱白度值,提高了煮漂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自检装置及其方法。
一种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自检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煮漂釜上部内壁,所述自检装置包括自检盒、颜色显示窗口,所述自检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电动检测杆,所述电动检测杆的一端通过销孔安装在盒体的顶端,另一端设置有颜色检测探头,所述电动检测杆为可伸缩结构,使颜色检测探头可以伸出盒体或收起后在盒体内,所述盒体内设置有颜色识别模块和颜色分析模块,所述电动检测杆靠近颜色检测探头一端设置有光源,所述颜色显示窗口位于煮漂釜外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D65标准光源。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可开启的底板。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自检装置进行自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白度标准值为100;
(2)根据需求,将煮漂釜内的亚麻粗纱分为六个或十二个检测区域;
(3)开启光源,将电动检测杆调节至检测区域检测点,颜色检测探头将检测到的颜色信号传递给颜色识别模块,经过颜色识别模块中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过滤后,分别得到红光、绿光和蓝光,之后通过光电二极管作用,使红光、绿光和蓝光光信号变成红光、绿光和蓝光电信号,最后通过A/D转换器,使红光、绿光和蓝光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得到红光、绿光和蓝光的R值、G值和B值。颜色分析模块通过对R值、G值和B值分析,根据任意色光F=r(R)+g(G)+b(B)计算,得出检测值,检测值经颜色显示模块输出显示;
(4)将检测值与白度标准值进行比较,当检测值达到白度标准值50%以上时,视为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未经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96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