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9019.6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1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州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姬莉 |
地址: | 6119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颈部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属于急救设备技术领域。该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人体背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人体前侧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部包括外壳体,其内侧壁为用于容纳颈部的U型腔;固定机构包括设于外壳体上方且与U型腔相匹配的灯板,灯板的上方设有储液袋,储液袋内存储有光至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灯板上设有若干紫外灯,各紫外灯均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本发明的固定装置能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形成与该患者颈部曲线完全吻合的固定模具,通过半导体制冷层实现保持固定效果并对患处进行冷敷,且利用其产生的热量实现固态向液态的转变,实现颈部与颈部固定器的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急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部固定器对颈椎骨折骨伤患者提供固定支撑作用,转运中有缓冲作用,能避免在转运伤者过程中因骨折部位移动而加重伤势,能有效防止因现场处理不当造成二次损伤,对防止骨折断端刺伤肌肉、神经、血管或脏器而引起疼痛、出血、甚至休克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使用颈部固定器能有效预防颈椎骨折病人疼痛的发生,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次损伤有极好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急救使用颈托或者是颈围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保护颈部的神经以及周围组织,而目前的颈托或者颈围一般都是硬性材质制成的具有固定效果的外部轮廓其内壁一般都是记忆棉、气囊或者其他软质材料制成的软质内垫,能够提供一定的舒适度,但是不论其软质内垫是棉性内衬还是气囊,由于存在可变形,因此给了颈椎一定的活动空间,都存在提高舒适度的同时降低了固定效果的问题,且不同的患者体型各异,通用型的颈部固定器虽然由于其内部软质层能够进行部分补偿,但是若软质内垫的厚度较薄,变形较小,则适用范围有限,若厚度较厚则留给颈椎的自主活动空间太大,降低固定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诊科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人体颈部背侧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人体颈部前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开口相对设置用于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部内侧设有软质层;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
外壳体,其内侧壁为用于容纳颈部的U型腔;
固定机构,设于所述U型腔内,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体内侧且与U型腔相匹配的灯板,所述灯板的靠近人体的一侧设有储液袋,所述储液袋内存储有光致固液转变高分子材料,所述灯板上设有若干紫外灯,各紫外灯均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
较佳地,灯板与U型腔的内壁之间还设有调节气囊,所述调节气囊与灯板之间还设有半导体制冷层,所述灯板由导热材质制成,外壳体由非导热材质制成,所述储液袋与人体颈部非接触面的外部均设有包覆层,所述调节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储液袋连通,用于将调节气囊内的气体导入储液袋的包覆层内壁与储液袋外壁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层的制冷侧与灯板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层的制热侧与调节气囊连接,半导体制冷层与电源电连接。
较佳地,储液袋包括沿人体颈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的多个储液袋子单元,各储液袋子单元通过隔离膜分隔,各储液袋子单元上均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上设有密封塞,各储液袋子单元还能与高分子材料存储装置连接。
较佳地,储液袋子单元还能与气体供应装置或供水装置连接,用于给未填充高分子材料的储液袋子单元供入气体或水。
较佳地,储液袋子单元与人体接触面或部分接触面设有防水透气膜。
较佳地,防水透气膜为透氧膜,储液袋子单元内为高分子材料与氧气的混合物或水与氧气的混合物或含氧气体混合物。
较佳地,储液袋子单元还连接有缓冲袋,所述缓冲袋上设有用于将最末端的储液袋子单元内的液体导入缓冲袋的单向阀,所述缓冲袋位于外壳体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州市人民医院,未经彭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9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