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频宽带减振的车用声学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8748.X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罗德洋;常光宝;余义;廖毅;刘杰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1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频 宽带 声学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低频宽带减振的车用声学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超结构基体板,每个所述超结构基体板均包括至少一个晶胞单元,所述晶胞单元包括晶胞框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质量块本体,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由左至右分别设置于所述晶胞框架的左部和右部,所述质量块本体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低频宽带减振的车用声学超结构结构简单、扩宽声学超结构的带隙频率范围、极大的提高超结构晶胞的弹性波能量耗散总量、保证从各个方向传递而来的振动弹性波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抑制效果、适用性强和应用领域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低频宽带减振的车用声学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噪声振动的形成与传播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弱相关性等特点按照其传播途径一般分为空气声和结构声。空气声是由发动机噪声、车外噪声等通过车身壁板、门、窗等透射直接传递到乘员舱,其成分主要为中高频噪声。对于车内中高频空气噪声,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降噪措施是进行声学包装处理,目前这类空气噪声问题的处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已达到比较理想的降噪效果。结构噪声是由路面不平度产生位移激励,通过轮胎-悬架系统传递到车身壁板结构,壁板结构的薄壁特征使其易受外界激励影响,引起低频振动而向车内辐射噪声。汽车壁板件振动辐射的低频(20-100Hz)轰鸣声的控制一直是汽车结构噪声控制领域中的重难点问题。
对于汽车而言,汽车壁板件振动而向车内辐射的低频噪声振动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驾驶员以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而且也会对汽车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俨然,汽车的低频噪声振动控制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一辆汽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得到更加舒适安全的驾驶与乘坐环境,提高车辆的市场竞争力,控制由汽车壁板件振动而向车内辐射的低频噪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车身壁板件低频振动的减振降噪处理主要以下3种方式:
1、使用传统阻尼减振材料或橡胶减振材料,但理论和试验研究均表明,该方式对高频振动的衰减较为明显,而在低频段效果欠佳,特别是对20-100Hz频率范围的振动几乎没有效果;
2、在对车内噪声贡献较大的车身薄壁件上增加肋板或加强筋,通过增加局部刚度提高其在低频段的固有频率,但实际操作中,频率提升幅度受限,且大幅度更改壁板件的结构会使生产成本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安装动力吸振器,但其作用频带狭窄,且在安装空间、轻量化、耐久性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扩宽声学超结构的带隙频率范围、极大的提高超结构晶胞的弹性波能量耗散总量、保证从各个方向传递而来的振动弹性波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抑制效果、适用性强和应用领域广的用于低频宽带减振的车用声学超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低频宽带减振的车用声学超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重叠且弹性连接的至少两个超结构基体板,每个所述超结构基体板均包括至少一个呈矩阵排列的晶胞单元,所述晶胞单元包括晶胞框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质量块本体,左右相邻的所述晶胞框架同向一体成型式固定,前后相邻的所述晶胞框架同向或反向一体成型式固定,底部的所述超结构基体板通过所述晶胞框架与车身壁板件弹性连接,所述晶胞框架呈横向“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由左至右分别设置于所述晶胞框架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晶胞框架左部的前后两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晶胞框架右部的左右两侧弹性连接,所述质量块本体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低频宽带减振的车用声学超结构还可以是:
重叠设置的所述超结构基体板之间夹设有第一阻尼层,所述第一阻尼层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侧的所述晶胞框架底侧和下侧的所述晶胞框架顶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87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