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8129.0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魏海强;薛亚平;由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特锐德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 | 分类号: | B60L53/30;B60L53/31;B60L53/14;H02J7/00;H02J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胡明强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天谷七路***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充电 组件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其中,交流充电组件,包括壳体、线路板以及功能机构;所述线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线路板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功能机构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且用于根据所述线路板的通电参数控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能够减小交流充电组件的整体结构,便于布设推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其主要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为给新能源汽车补充燃料,通常需要给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目前,主要有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方式,其中,直流充电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一般用在公共充电站给运营车辆充电,而交流充电更适合在单位、园区、住宅停车位等适合长时间停车的场合大量部署,充电的便利性高于公共充电站;因此,交流充电越来越受到欢迎。
交流充电桩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功能电气元件(例如开关、控制器、计量电能表等),这些功能电气元件通过导线连接;充电桩与电网连接后,通过充电枪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对接,从而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但是,目前的交流充电桩,各功能器件通过导线连接,导致充电桩体积较大,接线复杂,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充电桩的布设推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以解决目前的交流充电桩,各功能器件通过导线连接,导致充电桩体积较大,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充电桩的布设推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包括壳体、线路板以及功能机构;所述线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线路板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功能机构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且用于根据所述线路板的通电参数控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的控制单元、第一漏电检测单元以及开关元件;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且用于检测流入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的电流的电流值;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包括漏电单元壳体,所述漏电单元壳体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流充电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二漏电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流入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的电流的电流值控制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的通断;所述功能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的控制单元以及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电参数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的电能计量单元,所述电能计量单元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单元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主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开口处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主壳体围成所述壳体的壳腔;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铅封的第一穿线孔,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铅封的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机构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交流充电组件的状态信息和所述电能计量单元的电能计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包括第一线路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沿厚度方向一侧的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二线路板与所述第一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之间,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能计量单元、所述显示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特锐德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特锐德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8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