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谐波与时间特性的电瓶车充电非侵入辨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7453.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宇;熊剑;李琦;王冠男;舒畅;吴海;陶晓峰;菅利彬;全巧艳;魏巍;吴戈;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2/06 | 分类号: | G01R22/06;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谐波 时间 特性 电瓶车 充电 侵入 辨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谐波与时间特性的电瓶车充电非侵入辨识方法及装置,步骤一:当用户入户侧总电源进线发生负荷启停,且有功功率变化量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谐波与时间特性的电瓶车充电非侵入辨识方法及装置,属于智能用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电瓶车具备体积小、停车方便、出行成本低等优点,是很多家庭短途出行的优先选择,电瓶车的产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中国的电瓶车保有量数字庞大,超过3亿台。电瓶车为居民提供了出行便利,但由于缺乏停车充电标准和监管,出现推车入户、私拉电线、违规改造电瓶等不规范充电行为,近几年来由电瓶车引发的各种事故也在逐年上升,在这些事故中,电瓶车户内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目前,主要依靠安全管理规定及宣传等手段禁止在建筑内的安全出口、楼梯间、共用楼道等公共区域给电瓶车充电。通过物业巡查,可以发现公共区域私拉电线的违规充电,但无法保证及时性。对户内充电则缺乏及时有效的发现和监管手段。
非侵入负荷辨识技术通过对用户总负荷数据的监测与分解,获得细粒度用电负荷类别和行为数据,分析得出用户的用电行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侵入式负荷监测系统所带来的安装与维护的难题,尽可能地降低了对用户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干扰。但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可准确、有效、快速辨识电瓶车充电的非侵入辨识方法。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用于电瓶车充电行为的非侵入辨识,为发现电瓶车违规充电提供管理依据。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谐波与时间特性的电瓶车充电非侵入辨识方法及装置,解决不需要进入居民户内就可以准确、有效、快速地发现电瓶车充电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谐波与时间特性的电瓶车充电非侵入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用户入户侧总电源进线发生负荷启停,且有功功率变化量ΔP在电瓶车充电功率阈值范围内,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计算电流总谐波含量K,2、3、5、7次谐波含量Kj,j=2、3、5、7,当电流总谐波和第j次谐波含量满足判别标准,启动计时获得负荷持续运行时间T,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当负荷持续运行时间T超过设定阈值,则判定为电瓶车充电。
一种基于谐波含量与时间特性的电瓶车充电非侵入辨识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功率判别模块:用于当用户入户侧总电源进线发生负荷启停,且有功功率变化量ΔP在电瓶车充电功率阈值范围内,进入谐波判别模块;
谐波判别模块:用于计算电流总谐波含量K,2、3、5、7次谐波含量Kj,j=2、3、5、7,当电流总谐波和第j次谐波含量满足判别标准,启动计时获得负荷持续运行时间T,进入运行时间判别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74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