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侧单元天线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6880.7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8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章小平;高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Q3/02 | 分类号: | H01Q3/02;H01Q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98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元 天线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侧单元天线调节装置,属于路侧单元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路侧单元,路侧单元由壳体、调节装置和天线组合而成,调节装置装配在壳体的下端,天线装配在调节装置上;还包括有转向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调整结构和夹持装置,调整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齿轮,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一齿轮通孔处装配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与第一齿轮插接。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从而使得天线随着第二转动杆转动,并调整角度,从而能够在信号强度不够时,调节天线的角度从而寻到信号最强的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侧单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路侧单元天线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路侧单元,是ETC系统中,安装在路侧,与车载单元进行通讯,实现车辆身份识别,电子扣分的装置,在高速公路、车场管理中,在路侧安装路侧单元,建立无人值守的快速专用车道。是由高增益定向束控读写天线和射频控制器组成。高增益定向束控读写天线是一个微波收发模块,负责信号和数据的发送接收、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射频控制器是控制发射和接收数据以及处理向上位机收发信息的模块。
但是现有的路侧单元装置的高增益定向束控读写天线为固定安装,无法调节,在不同的安装环境里,高增益定向束控读写天线可能会出现微波接收信号弱的问题出现,因此提供一种路侧单元天线调节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路侧单元装置的高增益定向束控读写天线为固定安装,无法调节,在不同的安装环境里,高增益定向束控读写天线可能会出现微波接收信号弱的问题出现,本发明提供一种路侧单元天线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路侧单元,所述路侧单元由壳体、调节装置和天线组合而成该组件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对天线进行角度调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路侧单元天线调节装置,包括路侧单元,所述路侧单元由壳体、调节装置和天线组合而成,所述调节装置装配在壳体的下端,所述天线装配在调节装置上;还包括有转向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整结构和夹持装置,所述调整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齿轮通孔处装配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一齿轮插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套在第一转动杆上并放入第二安装孔处,所述第一转动杆与安装槽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齿轮通孔处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二齿轮插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杆插入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上设置的第三安装孔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超出第二夹持板表面,且所述天线与第二转动杆超出第二夹持板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上端面与调整结构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齿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两侧装配有安装柱,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射频控制器,所述射频控制器下端与壳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调整结构上方装配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装配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齿接。
优选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第四齿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装配在壳体内侧底部,所述第二电机与第四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外壁装配有卡块,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端面装配有锯齿,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转动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科技学院,未经江西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8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子吹风机
- 下一篇:一种平行工序间量平衡的产线分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