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混合背板互连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6749.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欧均富;韦文;师进;张鑫;王欣;刘洪强;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混合 背板 互连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光电混合背板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输入单元(1)的低速电信号依次经由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的电连接部、光电混合背板(21)和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的电连接部传递至输出单元(4);
同时,输入单元(1)的高速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依次经由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的光连接部、传输单元(3)和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的光连接部传递至输出单元(4),进而转换为高速电信号。
2.一种光电混合背板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单元(1)、交换单元(2)、传输单元(3)和输出单元(4),所述输入单元(1)被配置为输入高速电信号和低速电信号,并被配置为将高速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所述交换单元(2)包括光电混合背板(21)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电混合背板(21)上的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和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所述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和所述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均包括光连接部和电连接部,所述光电混合背板(21)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的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所述传输单元(3)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所述输出单元(4)被配置为将光信号转换为高速电信号,并被配置为输出高速电信号和低速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混合背板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1)包括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1)和第三光电混合连接器(12),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1)被配置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第三光电混合连接器(12)包括光连接部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1)的光接口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三光电混合连接器(12)的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光电混合连接器(12)的光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的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光电混合连接器(12)的电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的电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混合背板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1)还包括第一插板(13),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1)和所述第三光电混合连接器(1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板(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混合背板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1)还包括第一光纤束(14),所述第一光纤束(14)的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1)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束(14)的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三光电混合连接器(12)的光连接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混合背板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3)包括第二光纤束(31),所述第二光纤束(31)的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的光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的光连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混合背板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纤束(31)包括光缆(311)以及分设于所述光缆(311)两端的第一光纤阵列(312)和第二光纤阵列(313),所述第一光纤阵列(312)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电混合连接器(22)的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光纤阵列(313)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的光连接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混合背板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4)包括第二光电转换模块(41)和第四光电混合连接器(42),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41)被配置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第四光电混合连接器(42)包括光连接部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41)的光接口被配置为与所述第四光电混合连接器(42)的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光电混合连接器(42)的光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的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光电混合连接器(42)的电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光电混合连接器(23)的电连接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7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轴固定夹紧工装
- 下一篇:一种油液微漏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