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5960.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郭耀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申华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C04B28/04;C04B24/38;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抗渗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制混凝土浆液,并掺入微胶囊混匀;掺入的微胶囊与水泥的重量比为(7~10)∶(230~240);所述微胶囊的壁材为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芯材为双环戊二烯;S2:在混凝土预制模板表面用涂覆脱模剂;S3:将步骤S1中掺入微胶囊后的混凝土浆浇筑到预制模板内,并进行振捣,振捣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添加双环戊二烯催化剂,所述双环戊二烯催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六氯化钨1~4份、二叔丁基苯酚2~5份;S4:养护至混凝土完全固化,拆模;通过上述4个步骤即可得到高抗渗混凝土。其具有极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抗渗能力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抗渗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以及处在水环境中的工程。抗渗混凝土常规采用控制水灰比、直接掺入粉煤灰的方式,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以达到抗渗作用。也有采用外加剂掺入混凝土内,使得外加剂促进孔隙中的水泥继续水化,从而降低孔隙率。
但是抗渗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施工环境的影响而使得抗渗混凝土的实际抗渗能力与预期的抗渗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并减少受各种环境因素以及施工条件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下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凝土浆液;混凝土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230~240份、碎石子1030~1040份、特细砂700~750份、粉煤灰40~50份、减水剂6~8份、微胶囊7~10份;其中,微胶囊的壁材为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芯材为双环戊二烯和芽孢杆菌冻干粉;
S2:在混凝土预制模板表面用涂覆一层厚度为1~2cm的脱模剂;
S3:将混凝土浆浇筑到预制模板内,并进行振捣,振捣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添加双环戊二烯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六氯化钨1~4份、二叔丁基苯酚2~5份;
S4:待混凝土初凝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待养护完成拆除预制模板后,待混凝土完全固化;
通过上述4个步骤即可得到高抗渗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的原料中添加微胶囊,微胶囊的壁材采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质地更软,而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形成的晶体就会破坏部分微胶囊的壁材,使得微胶囊中的芯材双环戊二烯流出而渗透到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各个孔隙中。而在振捣完成后添加的催化剂会从混凝土表面渗入混凝土内,当接触到孔隙中的双环戊二烯后,双环戊二烯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从而聚合反应后的产物聚双环戊二烯填充混凝土的孔隙,使得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优选的,所述微胶囊的芯材中还添加有芽孢杆菌冻干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芽孢杆菌冻干粉会随着微胶囊的破裂而释放到混凝土中,芽孢杆菌会利用自身产生的尿素酶将尿素水解为 NH3和CO2,而二氧化碳会和钙离子结合产生钙离子沉积,从而在混凝土的孔隙中沉积碳酸钙进行填充,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优选的,所述微胶囊在与混凝土其他原料混合前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比为1∶(3~5)的比例混合氧化镁与硅酸钠,混合均匀后喷涂到微胶囊表面,得到湿粒;将湿粒滚圆烘干后即可得到预处理后的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申华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申华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