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5576.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梅娟;钱朋智;于梦尧;王艳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5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6100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芝 培育 方法 | ||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涉及食药用菌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灵芝培育技术存在灵芝总培育周期长、生物学效率低和有效成分(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低以及培育成本高的问题。方法:无菌条件下,将液体生产种子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在20~23℃的温度条件下,避光培养28~32d;培养结束后,进行光照、温差和氧气刺激,持续14~16d后,进行补水,然后进行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继续培养8~12d;培养结束后,进行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7~10d后,进行补水,再进行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持续14~16d后,得到成熟的灵芝,进行采收。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是著名的食药用真菌,素有“仙草”、“瑞草”、“还魂草”之称,是我国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自古至今在中医药界享有极高的美誉。现在不仅作为药物正式被国家药典收录,同时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
我国灵芝的药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次成功栽培灵芝,逐渐实现了灵芝规模化生产。近年来,灵芝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量增长迅速。
在当下从业者众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培养基主料木材供应紧张、辅料氮源原料与养殖业争用豆粕和麸皮,在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袋栽、瓶栽等固体接种方式操作繁琐、接种劳动力价格居高以及生物学效率低、产品有效成分少的大环境下,从替代原料开发等方面入手,并尽最大努力采用轻简的培育方法,努力提高培养料生物转换效率,使培养料充分利用,子实体更加优质高产,这不仅是挖掘培养料本身价值,更是生产链中附加支出成本的节约,增产增质综合措施应用,才能有效提高栽培灵芝收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灵芝培育技术存在灵芝总培育周期长、生物学效率低和有效成分(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低以及培育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下,将灵芝母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3~5块/0.5cm3,并在18~22℃的温度条件和140~160r/min的转速条件下培养6~8d,得到液体生产种子;将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加入到营养液中,灭菌,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培养基;
二、无菌条件下,将液体生产种子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量为8~12%;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在20~23℃的温度条件下,避光培养28~32d;培养结束后,进行光照、温差和氧气刺激,持续14~16d后,进行第一次补水,然后进行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继续培养8~12d;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次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7~10d后,进行第二次补水,再进行第三次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持续14~16d后,得到成熟的灵芝,进行采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采用液体菌种接种,与固态菌种相比,液体菌种接种发菌快,无需额外打孔,大幅度减少人工接种成本,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长方体敞口栽培容器进行固体装料、菌丝培养、子实体培养等过程,最终获得高品质灵芝子实体,灵芝培育总周期比袋栽灵芝缩短了5-10d;灵芝干品生物学效率达10-12%,比袋栽灵芝干品子实体生物学效率高20%-25%;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5%-2%,比袋栽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高15-20%;灵芝三萜含量在1.0-1.2%,比袋栽灵芝子实体灵芝三萜量高10-15%。
本发明在灵芝子实体培育过程中,不需要对培养环境的湿度进行人为干预,只需要分别在接种的第45d和第65d时对灵芝栽培容器内注入自来水即可,减少水电的成本,节能降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大学,未经齐齐哈尔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