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5454.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2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臣;袁鸿鹄;李惊春;刘勇;张琦伟;晋凤明;王魏东;张如满;姜思华;赵志江;杨良权;蒋少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立 三维 地质模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建模区的初始地层模型和所述待建模区边坡的数字影像;
利用摄影编录技术对所述边坡的数字影像进行处理,以获取所述待建模区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其中,所述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包括边坡表面出露迹线的坐标和边坡表面结构面产状;
根据所述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确定所述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
根据所述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对所述初始地层模型进行切割,以获得所述待建模区的三维地质模型;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确定所述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包括:
利用导入点成线技术将所述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展绘至三维模型;
在展绘后的三维模型上利用迹线产状生成技术确定所述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
所述根据所述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对所述初始地层模型进行切割,获得所述待建模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
利用缝合曲面技术将所述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进行缝合;
基于网格提取技术利用缝合后的地质结构面对所述初始地层模型进行切割,获得所述待建模区的三维地质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利用摄影编录技术对所述边坡的数字影像进行处理之前,
获取待建模区的钻孔数据,其中,所述钻孔数据包括钻孔坐标和待建模区的地层岩性分层信息;
根据所述钻孔数据对所述初始地层模型进行处理,以获取分层地质模型;
所述根据所述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对所述初始地层模型进行切割,以获得所述待建模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对所述分层地质模型进行切割,以获得所述待建模区的三维地质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钻孔数据对所述初始地层模型进行处理,以获取分层地质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钻孔数据确定所述初始地层模型的各层地层岩性界面;
连接所述各层地层岩性界面,并基于连接后的各层地层岩性界面切割所述初始地层模型,获得分层地质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建模区的初始地层模型包括:
获取地形信息;
根据所述地形信息建立地形面;
基于所述地形面确定初始地层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建模区边坡的数字影像包括:
在正对所述待建模区边坡的两个位置点对所述待建模区进行拍摄,以获得所述待建模区边坡的数字影像,其中,所述两个位置点的连线与所述待建模区边坡走向平行,且所述两个位置点的间距的范围为所述两个位置点与边坡之间的距离的1/8至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摄影编录技术对所述边坡的数字影像进行处理,以获取所述待建模区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包括:
对所述边坡的数字影像进行畸变校正和镶嵌处理,以获得所述待建模区的编录底图;
基于所述编录底图绘制出露迹线和量测产状,以获取所述待建模区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
7.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
8.一种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字影像拍摄模块,被配置成对待建模区边坡进行拍摄;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4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