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施工支洞进洞口区域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5352.X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锋;徐伟;蔡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E02B9/02;E02D17/20;E02D5/7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地质 条件 较差 施工 进洞 区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施工支洞进洞口区域的施工方法,涉及各类施工支洞进洞口施工技术领域,该施工方法包括:开挖施工支洞洞口段区域,两侧边坡及正洞脸边坡分别采用不同坡比;对两侧开挖边坡及时进行挂钢筋网及喷锚支护,并对边坡设置排水孔;正洞脸边坡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贴坡混凝土的施工,确保正洞脸处的边坡稳定性;超前注浆大管棚的施工;进洞口区域明洞段的施工,包括明洞段至外侧边坡顺坡段路面的布置,保证外部雨水不会汇集至施工支洞内部。本发明不仅满足施工需要,还为后续施工支洞洞身段开挖支护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能够提高安全施工条件并有效节省工程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施工支洞进洞口区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为了输水或者引水,常穿山挖建封闭式的输水道,称为输水隧洞。多数情况下,输水隧洞线路长而封闭,为缩短隧洞施工工期及增加洞内通风条件,会选择合适位置布置施工支洞接入输水隧洞。
一般情况下,输水隧洞进口位置会选择边坡相对较缓,地质条件较好,利于开挖进洞的区域施。若遇整体边坡地质条件较差情形,若选择开挖至基岩层进洞施工,则整体投资较大,且进洞口边坡开挖量大、施工安全性较差,整体来说不利于工程施工。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施工支洞进洞口区域的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条件较差的施工支洞进洞口区域施工方法,能够满足经济型、安全性的施工要求,并最大程度做到适用于类似工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施工支洞进洞口区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一定坡比对进洞口两侧边坡进行开挖施工,边坡开挖完成后喷涂一定厚度混凝土置于边坡表面,喷混凝土支护后及时在开挖边坡外挂钢筋网,同时在开挖边坡上系统布设锚杆和排水孔;
S2、按照一定坡比对进洞口正洞脸边坡进行开挖施工,边坡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工混凝土贴坡,用于保证边坡稳定同时兼做导向墙使用;
S3、在混凝土贴坡段内设钢拱架,沿钢拱架外缘环向间隔布设导向钢管,管棚钢管借助导向钢管沿隧洞顶拱周边以1~2度外插角打入山体,对管棚段钢管注浆后形成超前注浆大管棚;
S4、在进洞口区域施工明洞段,明洞段采用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全衬,内部配双排钢筋确保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洞口区域的明洞段至外侧边坡路面的布置,按照一定坡比顺坡控制,确保外部雨水不会汇集至施工支洞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混凝土贴坡段底部需适当延伸形成混凝土贴坡挡墙底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洞口区域的边坡开挖时,不需开挖至基岩与覆盖层分界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洞口区域的开挖边坡外侧环向开设有截水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洞口两侧边坡的开挖坡比小于进洞口正洞脸边坡的开挖坡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超前大管棚采用的钢管加长是应保证同一截面安装接头不超过50%,超前注浆大管棚的长度以末端插入基岩不少于5m为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排水孔内插排水花管,外包土工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混凝土贴坡施工时,距离贴坡混凝土表面一定距离处布设防裂钢筋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