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含低承压裂隙水的强风化岩基底大面积排水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5248.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鲍海波;耿学斌;陈祝廷;陈广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2D17/02;E03F5/04;E03F5/1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皓清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含 低承压 裂隙 风化 基底 大面积 排水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含低承压裂隙水的强风化岩基底大面积排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根据设计图纸,在基坑内挖掘后浇带以及多道排水沟;根据设计图纸,埋设导水管,设置集水坑并将裂隙水引流至集水坑内;本发明无需特殊处理裂隙水,无需封堵裂隙水,只需将裂隙水有组织的排走即可,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实用,能够将基坑表面及时干燥,清理干净后即可施工垫层,对于大面积的处理裂隙水效果非常明显,不影响后续的垫层施工,能够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含低承压裂隙水的强风化岩基底大面积排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不透水地基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地质,多表现为岩基的形式;施工项目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果遇到富含低承压裂隙水的强风化岩,岩石风化后夹杂着水会形成岩泥,对基坑及建筑地基安全形成极大隐患,只有先将裂隙水进行封堵密实,待岩泥干燥清理后才能进行垫层施工;这样会对工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不清楚裂隙水能不能封堵成功,并且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如何更好的将地基中的零散裂隙水进行疏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富含低承压裂隙水的强风化岩基底大面积排水施工方法,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实用,能够将基坑表面能及时干燥,对于大面积的处理裂隙水效果非常明显,能够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富含低承压裂隙水的强风化岩基底大面积排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
其中,步骤S1包括:
S1a、现场放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在预定区域测量放线定位;
S1b、基坑挖掘,根据放线的位置,将基坑挖掘至设计的标高;
S2、根据设计图纸,在基坑内挖掘后浇带以及多道排水沟;
其中,步骤S2包括:
S2a、根据设计图纸,在基坑内放出后浇带的位置线;
S2b、在垂直于后浇带位置线的左右两侧分别放出多道排水沟的位置线;
S2c、根据后浇带的位置线以及多道排水沟的位置线挖掘后浇带和排水沟,并且将后浇带和排水沟贯通;
S2d、后浇带的坡度沿一侧逐渐递减,排水沟的坡度沿后浇带方向逐渐递减,后浇带的深度大于原设计的深度;
S3、根据设计图纸,埋设导水管,设置集水坑并将裂隙水引流至集水坑内;
其中,步骤S3包括:
S3a、在后浇带的加深部位埋设带孔眼的导水管;
S3b、在导水管的周围铺设碎石或卵石形成渗排水层;
S3c、根据设计图纸,在后浇带的坡度低的一侧基坑外部挖掘集水坑,集水坑与后浇带的端部相连;
S3d、裂隙水经排水沟聚集至后浇带,并沿导水管排出至集水坑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本发明无需特殊处理裂隙水,无需封堵裂隙水,只需将裂隙水有组织的排走即可,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实用,能够将基坑表面及时干燥,清理干净后即可施工垫层,对于大面积的处理裂隙水效果非常明显,不影响后续的垫层施工,能够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步骤S3中在后浇带和多道排水沟上分别铺设隔离层并浇筑垫层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将排水沟和后浇带中的碎石或砂卵石堵塞。
步骤S3中导水管采用PVC材质,并且导水管的最大直径不超过50mm;能够将排水量设置到合理范围内的同时,避免后浇带挖掘尺寸过大导致对地基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