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洞天平加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3651.X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米鹏;王玉花;刘维亮;汪多炜;李青;唐书红;王宇敏;刘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洞 天平 加载 方法 | ||
1.一种风洞天平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载方法使用的加载装置包括倾斜仪(1)、平台(2)和加载体;
所述的平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基准面Ⅱ(21),倾斜仪(1)放置在基准面Ⅱ(21)上,平台(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挡块,用于倾斜仪(1)的滑动限位,避免倾斜仪(1)掉落;平台(2)的下表面设置有基准面Ⅲ(22),平台(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卡块,用于将平台(2)装卡在加载体的加载主体(3)上;加载主体(3)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基准面Ⅲ(22)对应的基准面Ⅰ(20),平台(2)通过卡块装卡在加载主体(3)上方后,基准面Ⅲ(22)与基准面Ⅰ(20)紧密贴合;
所述的加载体包括加载主体(3)、左加载组件和右加载组件;加载主体(3)为左右对称的三角形结构,左端伸出左加载端,右端伸出右加载端,中心设置有内锥孔(30),内锥孔(30)内安装有锥套(19),天平(4)的锥体伸入锥套(19)并通过垫片(17)和螺栓(18)拉紧固定,天平(4)的后端固定连接支杆(5),支杆(5)通过键(6)定位后安装在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上,支杆(5)上设置有基准面Ⅳ(23);加载主体(3)上还开有用于减重的对称的异型孔;左加载端上安装有竖直向上的顶尖Ⅰ(13),通过挂载在顶尖Ⅰ(13)上的左加载组件对天平(4)进行加载;右加载端上安装有竖直向上的顶尖Ⅱ(14),通过挂载在顶尖Ⅱ(14)上的右加载组件对天平(4)进行加载;
所述的左加载组件包括吊环Ⅰ(10)、拉杆Ⅰ(12)和码盘Ⅰ(8);吊环Ⅰ(10)的上部开有竖直的圆柱孔Ⅲ(45),顶窝Ⅰ(15)的圆柱Ⅲ(47)与圆柱孔Ⅲ(45)通过柱面过盈配合固定,顶窝Ⅰ(15)扣在顶尖Ⅰ(13)的上方,吊环Ⅰ(10)的下部开有竖直的螺纹孔Ⅲ(37);拉杆Ⅰ(12)为竖直的圆杆,拉杆Ⅰ(12)上端设置有螺杆Ⅲ(43),拉杆Ⅰ(12)下端设置有螺杆Ⅰ(41);码盘Ⅰ(8)的中心开有竖直的螺纹孔Ⅰ(35);拉杆Ⅰ(12)上端通过螺杆Ⅲ(43)与螺纹孔Ⅲ(37)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吊环Ⅰ(10)的下部,拉杆Ⅰ(12)下端通过螺杆Ⅰ(41)与螺纹孔Ⅰ(35)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码盘Ⅰ(8);
所述的右加载组件包括吊环Ⅱ(11)、拉杆Ⅱ(7)和码盘Ⅱ(9);吊环Ⅱ(11)的上部开有竖直的圆柱孔Ⅳ(46),顶窝Ⅱ(16)的圆柱Ⅳ(48)与圆柱孔Ⅳ(46)通过柱面过盈配合固定,顶窝Ⅱ(16)扣在顶尖Ⅱ(14)的上方,吊环Ⅱ(11)的下部开有竖直的螺纹孔Ⅳ(38);拉杆Ⅱ(7)为竖直的圆杆,拉杆Ⅱ(7)上端设置有螺杆Ⅳ(44),拉杆Ⅱ(7)下端设置有螺杆Ⅱ(42);码盘Ⅱ(9)的中心开有竖直的螺纹孔Ⅱ(36);拉杆Ⅱ(7)上端通过螺杆Ⅳ(44)与螺纹孔Ⅳ(38)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吊环Ⅱ(11)的下部,拉杆Ⅱ(7)下端通过螺杆Ⅱ(42)与螺纹孔Ⅱ(36)的螺纹配合固定安装码盘Ⅱ(9);
所述的基准面Ⅰ(20)、基准面Ⅱ(21)、基准面Ⅲ(22)和基准面Ⅳ(23)均为水平的基准面;
所述的顶尖Ⅰ(13)的尖点、顶尖Ⅱ(14)的尖点、内锥孔(30)的锥轴线和天平(4)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内锥孔(30)的锥轴线、天平(4)的轴线和支杆(5)的轴线同轴;
加载装置中的各部件均进行称重,并在部件上标注重量;
所述的加载方法涉及的符号定义如下:
L1为顶尖Ⅰ或顶尖Ⅱ的轴线至天平校心的轴向距离;
L2为顶尖Ⅰ的轴线与顶尖Ⅱ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L3为天平端面至加载主体(3)前端面的轴向距离;
L4为顶尖Ⅰ或顶尖Ⅱ的轴线至天平端面的轴向距离;
L5为天平端面至天平校心的轴向距离;
所述的加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升力、轴向力加载:
a1.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加载装置的滚转角度为0°;
a2.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加载装置的俯仰角度,读取安装在平台(2)上倾斜仪(1)的角度α1;
a3.在码盘Ⅰ(8)、码盘Ⅱ(9)上加载相同或不同载荷GⅠ、GⅡ;
a4.计算天平升力和轴向力的理论结果,升力为(GⅠ+GⅡ)×cos(α1),轴向力为(GⅠ+GⅡ)×sin(α1);
a5.通过包括载荷公式和弹性角公式在内的天平公式进行计算,并修正加载装置的影响量,得出天平升力和轴向力的测量结果;
a6.对比理论结果和测量结果,评估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b.进行俯仰力矩加载:
b1.拆下螺栓(18)、垫片(17);
b2.测量尺寸L3、L4;
b3.计算俯仰力矩的力臂L1,即L1=L3+L5-L4;
b4.安装垫片17、螺栓18;
b5.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加载装置的滚转角度为0°;
b6.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加载装置的俯仰角度,保持安装在平台(2)上倾斜仪(1)的角度为0°;
b7.在码盘Ⅰ(8)、码盘Ⅱ(9)上加载相同或不同载荷GⅢ、GⅣ;
b8.计算天平俯仰力矩的理论结果,俯仰力矩为(GⅢ+GⅣ)×L1;
b9.通过包括载荷公式和弹性角公式在内的天平公式进行计算,并修正加载装置的影响量,得出俯仰力矩的测量结果;
b10.对比理论结果和测量结果,评估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c.进行滚转力矩加载:
c1.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加载装置的滚转角度为0°;
c2.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加载装置的俯仰角度,保持安装在平台(2)上倾斜仪(1)的角度为0°;
c3.在码盘Ⅰ(8)、码盘Ⅱ(9)上加载不同载荷GⅤ、GⅥ;
c4.计算滚转力矩的理论结果,滚转力矩为(GⅤ-GⅥ)×(L2/2);
c5.通过包括载荷公式和弹性角公式在内的天平公式进行计算,并修正加载装置的影响量,得出滚转力矩的测量结果;
c6.对比理论结果和测量结果,评估天平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d.进行侧向力加载:
d1.拆除加载装置;
d2.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使基准面Ⅳ(23)旋转90°;
d3.安装加载装置,保持基准面Ⅰ(20)呈水平状态;
d4.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加载装置的滚转角度为0°;
d5.通过校准架或风洞支撑系统调整加载装置的俯仰角度,读取安装在平台(2)上倾斜仪(1)的角度α2;
d6.在码盘Ⅰ(8)、码盘Ⅱ(9)上加载相同或不同载荷GⅦ、GⅧ;
d7.计算侧向力的理论结果,侧向力为(GⅦ+GⅧ)×cos(α2);
d8.通过包括载荷公式和弹性角公式在内的天平公式进行计算,并修正加载装置的影响量,得出天平侧向力的测量结果;
d9.对比理论结果和测量结果,评估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e.进行偏航力矩加载:
e1.重复b5、b6;
e2.在码盘Ⅰ(8)、码盘Ⅱ(9)上加载相同或不同载荷GⅨ、GⅩ;
e3.计算偏航力矩的理论结果,偏航力矩为(GⅨ+GⅩ)×L1;
e4.通过包括载荷公式和弹性角公式在内的天平公式进行计算,并修正加载装置的影响量,得出天平偏航力矩的测量结果;
e5.对比理论结果和测量结果,评估天平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加载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6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幼儿教育的多媒体交互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透析器中空纤维的溶血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