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真空线操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3353.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1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田冲;陈俏;马克西姆;聂万丽;陈封政;孙国峰;李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B01L3/02;F04B37/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伟花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操作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真空线操作系统,包括真空主管道、第一直角旋塞阀门、第二直角旋塞阀门、第三直角旋塞阀门、第四直角旋塞阀门、第一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第二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第三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第四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冷肼、波纹管、真空油泵、电热偶真空规、气球和惰性气体瓶。本发明既能通入惰性气体,又可以同时进行多种操作,如单独转移一种溶剂、同时转移两种溶剂、将一种溶剂同时转移到三个反应瓶中、同时进行抽真空和转移溶剂的操作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溶剂转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真空线操作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空气敏感化合物的无水无氧实验室操作技术主要有:Schlenk技术、手套箱技术、高真空线技术。Schlenk技术和手套箱技术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用惰性气体来排代装置中的空气,而高真空线技术则是用抽真空的方法来排代装置中的空气。高真空线技术的优点在于:除水除氧效果更好,能定量保存反应产物,操作的反应物质可以是微量,更适合操作对空气特别敏感的化合物,但现有的常规的高真空线系统在将反应容器抽真空后,不能通入惰性气体,功能较单一;各接口之间只能通过主管道相通,在真空转移溶剂时,要占用主管道,此时高真空线系统不能进行其他操作,并且只能同时转移一种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高真空线操作系统,该高真空线操作系统既能通入惰性气体,又可以同时进行多种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真空线操作系统,包括真空主管道,所述真空主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一直角旋塞阀门的侧壁支管,所述第一直角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与冷肼连通,所述冷肼的侧壁与第二直角旋塞阀门的侧壁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直角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通过波纹管与真空油泵连接;所述真空主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所述第一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一端侧壁支管连接电热偶真空规,所述第一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另一端侧壁支管连接第三直角旋塞阀门的侧壁支管,并且在所述第一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另一端侧壁支管的管壁上开设连接气球的连接开口,所述第三直角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连接惰性气体瓶;所述真空主管道的侧壁分别依次连接第二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侧壁支管、第三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侧壁支管、第四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侧壁支管和第四直角旋塞阀门的侧壁支管;所述第二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另一侧壁支管连接所述第三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所述第三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另一侧壁支管连接所述第四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所述第四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另一侧壁支管连接所述第四直角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的末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一外磨口接头,所述第四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的末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外磨口接头,所述第三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的末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一内磨口接头,所述第四直角旋塞阀门的底部支管的末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内磨口接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磨口接头、第二外磨口接头、第一内磨口接头和第二内磨口接头处均涂有高真空酯。
优选地,所述第一T型单向三通管道旋塞阀门的一端侧壁支管与电热偶真空规通过玻璃磨口接头连接;所述三通管道旋塞阀门另一端侧壁支管的管壁上开设的连接开口与气球通过玻璃磨口接头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旋塞阀门下端的底部支管与冷肼通过玻璃磨口接头连接;所述冷肼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直角旋塞阀门的侧壁支管通过玻璃磨口接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各玻璃磨口接头处均涂有高真空酯。
优选地,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真空快装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角旋塞阀门下端的底部支管和所述真空油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师范学院,未经乐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