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组合物及施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3317.4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石伟琦;刘思汝;徐明岗;刘亚男;马海洋;冼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伟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A01B79/02;C09K17/32;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吴泽燊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土壤 团聚 体形 组合 施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组合物及施用方法,属于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土壤改良技术领域。该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溶性碳混合物20‑40份,糖醇混合物30‑35份,液体植物油25‑35份。该组合物,可促进了土壤团聚体形成,提高其稳定性,保持了土壤的肥力,遏制优质农田的退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且能利用现有设备(国家投入巨资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避免重新投入建设,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组合物及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其保水、保肥、透水、透气的特性,而团粒结构有着最佳的水、气、热、肥等因素的协调能力。因此,要想提高作物产量,就需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而提高土壤肥力就需要促进更多团粒结构的形成,且保证其不被破坏。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
土壤团聚体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大小不同、形状不一,有不同的孔隙度、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团聚体总和。土壤团聚体结构孔隙大,有利于空气流通,为土壤的水、气、肥、热协调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粒径大小分类,可分为大团聚体(≥0.25)和微团聚体(<0.25)。长期以来,农田持续机械耕作和人工作业,导致土壤团聚体结构被破坏,减少了土壤的固碳能力,最终影响了土壤的利用价值。
因此,土壤培肥和改良的关键是如何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传统土壤改良方法是向土壤中投入有机肥或生物碳,有机碳施用有利于农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累积,且施入有机碳后其分解残体可以激发微生物活性,形成真菌和糖,土壤颗粒由这些物质胶结形成大团聚体(>0.25mm)。实践中,传统有机肥(碳)由于施用量大,需要与土壤混匀,翻埋入土壤,费时费力,有机肥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对于用户来说,一直积极性不高。而如果转换思路,将有机肥(碳)和糖溶解,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进入农田,将有效解决施入均匀、费时费力问题,并且施用方便,随时应用,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水溶性性有机碳是土壤碳组分的最活跃成分,最容易为生物所利用,对农田环境非常友好。
有鉴于此,亟需研发一种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配方组合物及施用方法,旨在从土壤结构上迅速改变其组成,改善协调水、肥、气、热的调控力,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组合物,随配随用,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入田,可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从而从土壤结构上迅速改变其组成,改善协调水、肥、气、热的调控力,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种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溶性碳混合物20-40份,糖醇混合物30-35份,液体植物油25-35份。
上述组合物中,水溶性碳混合物中的腐殖酸和黄腐酸分子和土壤中的镁离子交互作用且折叠围绕形成疏水区,施用时水载体自动形成亲水区,高聚物的分子引力增加团粒结构的稳定性;而添加糖醇直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碳源,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生成大量菌丝,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连接,进一步形成大团粒结构;而液体植物油不仅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碳源,且分子量小于水,施入的过程中会在土壤和水的表面形成油膜,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碳混合物为腐植酸盐和黄腐酸盐的组合,所述腐植酸盐与黄腐酸盐的重量份比为0.8-1.2:1.0-1.2,所述糖醇混合物为甘露醇和山梨醇的组合,所述甘露醇与山梨醇的重量份比为1.0-1.2:0.9-1.1,所述液体植物油为大豆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碳混合物,糖醇混合物和液体植物油的重量份比为0.7-1.4:0.8-1.2:0.9-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碳混合物、糖醇混合物和液体植物油的重量份比为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伟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石伟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3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