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工位全自动焊接机及其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2447.6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9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甬;周玉宝;文志民;夏浩;傅晓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浪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3/00 | 分类号: | B23K13/00;B23K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5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工位 全自动 焊接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工位全自动焊接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多工位旋转装置,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机械手结构、工件旋转光纤定位系统以及上料机构,工作台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刀片推送装置以及第一焊膏送料系统,工作台的第三侧设置有第二刀片推送装置以及以及第二焊膏送料系统,工作台的第四侧设置有焊接工装。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多工位全自动焊接机的焊接方法。本发明多工位全自动焊接机及其焊接方法通过采用多工位旋转装置使多工序同步加工,实现刀具的快速焊接,降低焊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并通过工件旋转光纤定位系统以及焊接工装的智能化控制,实现刀具的精准定位以及焊接时自动控温,提高刀具焊接过程的自动智能化程度以及焊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工位全自动焊接机及其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焊接机用以对刀体与刀片焊接成一体固定结构的刀具,焊接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焊接多以人工焊接为主,人工焊接时,加工环境比较恶劣、工作强度大,操作人员的焊接技术、精神状态等直接影响焊接质量,譬如刀具焊接时间、焊接温度主要由操作工人手动控制,容易因为焊接温度控制不当、焊接时间把握不准等问题导致刀片裂纹、刀片与刀体之间产生虚焊、脱焊,使刀具硬度降低,影响刀具后续加工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人工操作强度、提高刀具焊接效率以及质量的多工位全自动焊接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工位全自动焊接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多工位旋转装置,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机械手结构、工件旋转光纤定位系统以及上料机构,工作台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刀片推送装置以及第一焊膏送料系统,工作台的第三侧设置有第二刀片推送装置以及以及第二焊膏送料系统,工作台的第四侧设置有焊接工装。
进一步的,所述多工位旋转装置的每一侧对应地设置有主轴组,每一主轴组结构相同,主轴组外侧设有夹头,用以夹持刀体,每一主轴组依次对应上刀体工位、第一上刀片工位、第二上刀片工位以及焊接工位,上刀体工位侧设置有所述的机械手结构、工件旋转光纤定位系统以及上料机构,第一上刀片工位侧设置有设置有所述的第一刀片推送装置以及第一焊膏送料系统,第二上刀片工位侧设置有所述的第二刀片推送装置以及第二焊膏送料系统,焊接工位侧设有所述的焊接工装。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工装包括高频加热系统、置于高频加热系统一侧的电机、设置在电机上的加热感应圈以及设置在加热感应圈两侧的焊丝结构,电机驱动加热感应圈纵向向上移动,加热感应圈对刀体以及两刀片进行加热,加热感应圈两侧的焊丝结构同时将焊丝送入至刀体的焊接刀片槽内,对刀片与刀体进行焊接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旋转光纤定位系统包括固定组件以及与固定组件配合的活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安装端以及形成在安装端上的固定V型块,安装端设置在工作台的导轨上,活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以及设置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滑动V型块,驱动气缸设置在工作台的导轨上、且与安装端相对,安装端上的固定V型块与驱动气缸上设有的滑动V型块之间形成<>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工装还包括设置在加热感应圈处的红外线温控系统,刀片与刀体焊接过程中先进行预热,通过红外线温控系统控制,高频加热系统以及加热感应圈预热到230-250度后再缓慢加热,焊丝跟随送入,焊接温度在730-750度,使焊丝充分熔化,以对刀片与刀体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导轨上的水平丝杆滑块以及置于水平丝杆滑块一侧的机械夹持手指,机械夹持手指的端部设有夹紧松开气缸,以控制机械夹持手指从工件旋转光纤定位系统的<>状结构的凹腔内取出刀体,机械夹持手指通过水平丝杆滑块水平右移到主轴组的夹头内,以使夹头夹紧刀体。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还设置有保温箱,机械手结构
上的机械手臂取下焊接后的刀具,通过机械手臂可将刀具沿保温箱的入口处放入保温箱对刀具进行保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浪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浪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24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填装置及根管治疗设备
- 下一篇:一种富水地区转体桥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