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革染整废水中铬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2082.7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飞;赵黎明;石碧;唐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62 | 分类号: | C02F1/62;C02F101/22;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焕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革 染整 水中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含铬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革染整废水中铬的处理方法。制革染整废水中铬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经预处理的染整废水与诱导试剂混合,进行诱导反应;(b)调节所述诱导反应后的物料的pH至碱性进行沉淀处理;其中,所述诱导试剂包括可溶性金属盐。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中,将预处理的染整废水与诱导试剂混合,在诱导试剂作用下,将废水中残留的少量中性铬络合物转化为阳性铬络合物,改变络合态铬的电荷性质,然后调节pH进行沉淀去除铬,极大提高对废水中的铬的去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铬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革染整废水中铬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皮革行业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制革过程产生的大量含铬废水给皮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标准GB30486-2013《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定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的废水总铬浓度不得超过1.5mg/L,制革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是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废水中铬的来源和水质特性,制革含铬废水可分为工艺过程含铬废水和综合含铬废水两大类,其中工艺过程含铬废水包括铬鞣废水(铬浓度高)、铬复鞣废水(铬浓度高)和染整废水(指除铬复鞣工序外的染整过程废水,铬浓度低)。
目前,针对综合含铬废水、铬鞣废水和铬复鞣废水已形成了较成熟、经济的处理技术。但是,在制革染整工段中,为赋予皮革更多的特性,改善成革的质量,所使用的阴离子染整化学品种类繁多,总量大。受染整化学品自身反应特性与化学反应平衡的限定,必然有一部分染整化学品不能被吸收而进入废水中。这些化学品中所含的阴离子官能团(-COOH、-SO3H、酚羟基等)易与废水中的Cr(Ⅲ)发生络合作用,使废水中Cr(Ⅲ)以水溶性阴离子型铬络合物和少量中性铬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增大了去除难度。目前,尚缺乏能有效去除实际染整废水中Cr(Ⅲ)的处理技术,这是因为染整废水中残留的大量染整化学品严重影响了铬的去除,处理后废水中铬浓度很难低于1.5mg/L。然而,染整废水因水量大(约占制革全过程废水总量的30%),有机物浓度高,总铬(以下均以Cr表示)浓度相对较低(10~100mg/L)等特点,尚未形成经济实用的铬去除技术。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革染整废水中铬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使处理后的制革染整废水中铬达到排放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制革染整废水中铬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经预处理的染整废水与诱导试剂混合,进行诱导反应;
(b)调节所述诱导反应后的物料的pH至碱性进行沉淀处理;
其中,所述诱导试剂包括可溶性金属盐。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溶性金属盐中的金属离子为化合价为二价以上的金属阳离子。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阳离子包括铝离子、铁离子、钛离子和锆离子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二价以上是指包括二价的金属阳离子和大于二价的金属阳离子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诱导试剂包括所述金属阳离子的氯盐、硫酸盐和硝酸盐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中,将预处理的染整废水与诱导试剂混合,在诱导试剂作用下,将废水中残留的中性铬络合物转化为阳性铬络合物,改变络合态铬的电荷性质,然后调节所述诱导反应后的物料的pH进行沉淀处理,极大提高对废水中的铬的去除效果。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以所述可溶性金属盐中的金属离子计,所述诱导试剂的质量为所述经预处理的染整废水质量的0.01%~0.1%,优选为0.01%~0.03%,更优选为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2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